王麗芳
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廣與發展,素質教育成為指導我國教育教學事業開展的重要理念,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存在諸多弊端,不利于學生學習主體性和主動性的發揮,對課堂教學有效性所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在這一背景下,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逐漸被摒棄,教師開始更加關注在教學過程中高效課堂的構建。
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不應該將自己的眼光僅局限于學生發展的現狀,而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終身成長。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尚處于不斷完善與發展的階段,教師應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讓他們學會學習,促進他們的終身發展。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新課程的指導理念,通過全新的教學與學習模式,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課堂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強烈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那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究竟如何實現小學高年級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呢?下面筆者將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來淺析一下自己的觀點。
小學生對于外界的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求知欲,有大把精力研究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但對任何事物的吸引力都不會持續較長時間,遇到困難、復雜問題還會表現的十分迷茫,脫離教師引導便會在正確的發展路上越走越遠。鑒于此,語文教師就要總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講故事、玩游戲的方式,改變學生的被動思考現狀,使其保持一種愉悅心情,為真正的學好語文打下堅實基礎。另外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引入或者穿插生活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學生的理解情況,幫助學生認清自身的主體地位,投入更多時間解析重點難點。比如,學習古詩內容時,通過圖片展示創設相關意境,引導著學生認真閱讀,帶入語境后感受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加深記憶的同時提高了教學效率,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實用性非常強。
以往的“灌輸式”“填鴨式”指導方式,多由教師在主導,沒給學生發表不同想法的機會,師生關系并不和諧,教學質量越來越差。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語文在這一方面進行了重新思考,通過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給予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創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活躍學生的形象思維,擴充語文的課本知識。我們所謂的創新,并不是完全放棄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及時補充教學內容,滿足學生諸多需求。比如,打破教師一味講、學生盲目記的教學模式,試著把大自然搬入課堂,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鍛煉語感,增長見識,循序漸進中取得高效課堂教學的最優成果。
小學語文教師要知道學生才是主要的服務對象,利用高效課堂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前,要為學生設定好的情景,從創作背景、中心思想、基本結構上進行介紹,方便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隨后,要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充分的假設或者聯想,把自己當成“作者”“主人翁”,深入的解讀文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有目的、有計劃的完成學習任務,順勢彰顯人生最高價值。比如,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時,要讓學生閱讀學習,通過園子里一件小事的分析,假設自己是蕭紅,構思他的童年趣事。閱讀寫作相互結合,會推動小學高年級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走向更大的成功。
小學語文教材中對人物形象的描述,能凸顯社會、生活之美。教師要善于通過展示文中形象,使學生受到情感的渲染,提高審美能力。而朗讀是學生對文章產生共鳴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富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可以深刻理會文中的感情色彩及作者內心的深切感受,體會其語言韻味,陶冶自身情操。通過這種方法,能讓學生客觀地評價自己的作品,發現其中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斷發展。比如,講授《大江保衛戰》一文時,可讓學生假設自己就在保衛戰的現場,同時帶著感情去朗讀全文,體現出保衛戰現場的壯烈與人物的勇敢。學生在朗讀后出現了激動的表情,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豐富的創造力及想象力對于文學修養的提升具有推動作用,同時也是文明得以延續的不懈動力。小學生往往具有驚人的創造力及想象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創造力及想象力培養方面給與足夠的重視。至此,小學教師要對童話選文類型進行不斷豐富,依據且利用童話,實現對學生的創造力及想象力予以激發的目的,進而促進學生在思維方面的持續活躍。針對當前的小學語文課程而言,有關童話故事的課文方面,其類型是比較單一的。一部分經典童話,只適合低年級小學生學習,高年級教材中童話內容出現的很少,甚至沒有。因此,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對童話選文類型進行不斷豐富,不能僅將內容局限于課本知識,還要將身邊所發生的故事引入其中,比如和身邊空氣污染現實狀況相關的《小狐貍賣空氣》;和我國相關載人航天技術相關的《我叫神舟號》等。通過將童話選文給予不斷豐富,不僅可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激發,思維進行開拓,還能大大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教學,值得教師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總而言之,長期奮斗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必須牢記自身的育人使命,組織高效課堂教學活動,開拓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小學生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多想辦法,多干實事,在實踐中嘗試快樂教育,促進學生學科素養與學習能力的快速提高,語文教學工作的長遠、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