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州區上倉鎮東塔初級中學 天津 301906
教育信息化已撲面而來。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正在改變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信息技術對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一門綜合性的思想教育學科,歷史學科涵蓋人文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科技醫學、古今中外,其獨特性要求歷史學科校本研修必須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從閱讀、備課、課堂、培訓等諸多方面全面提升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以達到與教育信息化同步前行。
閱讀是提升教師素養的有效途徑,只有注重閱讀才能不斷進步,不斷積淀專業知識的深度。閱讀不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還是觀察、分析、思維等高層次能力產生的基礎,更是持續學習的基本保證。在校本研修中,歷史教師需要不斷地閱讀各種資料,并對其進行思考和挑選,加工與整理。我們的時代既是一個互聯網與其衍生的大數據時代,同時,又是一個每個人都應該進行終身學習的時代。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我們處在一個無限的閱讀空間之中。有了電腦、筆記本或手機,足不出戶即可遨游天下知識海洋?;ヂ摼W+的大數據資源為教師的信息素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天津市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天津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網、百度文庫等等無數的資源平臺,使歷史教師的閱讀從文檔文獻書籍到音頻視頻影像,全方位立體感知人類歷史進程,最新的歷史考古發現,最新的歷史論斷,無一例外地不斷呈現。在閱讀中反思,在閱讀中交流,思想的火花在歷史名師工作室綻放,閱讀--感悟,閱讀--分享,閱讀--思辨,閱讀--成長。所有這些無不詮釋著歷史學科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閱讀,是提升歷史教師知識素養、理論素養、信息素養、信息思維的正確的校本研修途徑。
備課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功和基本要求,也是既熟悉又平常的重復性工作。傳統備課通常是以教材教參為核心的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具、備過程、備板書的方式,總之就是讓學生把教材上的知識學會,更高的層次是讓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信息技術的發展把我們帶進了知識社會,各種工作方式皆因信息而改變。
信息技術支持下歷史教師備課方式是這樣的:
1.備教材的同時備資源,可應用百度、搜狗、谷歌等搜索引擎,進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網站初中歷史眾多的資源平臺,瀏覽或下載課件、微課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我所用。
2.備學生。有幸生于網絡時代的學生,接受信息資源的能力都是超乎我們想象的,網絡信息冗雜對青少年的沖擊處于不可控化的常態發展,教師更要上網瀏覽00 后的微信、QQ 留言板,了解他們喜歡的網紅、抖音視頻等等,從而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方式正確引導。
3.備時事。現今社會國際的、國內的各種事物千姿百態,氣象萬千,新聞、八卦層出不窮,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各種社會現象,直面各種社會問題,是當代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F實中的各種表象皆有其因,內因外因結合而成。時事是新鮮的,學生們都有好奇心的,備課時留心一下網上的時事,在課堂上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備過程備教法。有資源,又了解學生,還有現代信息技術媒體手段,這時就要考慮哪個環節學習哪些內容,切忌堆積史料、羅列史實、頻播視頻,使教學變得紛繁復雜,沒有中心。適于滲透人文內涵的教學內容,那就展示教育價值;適于培養歷史思維的教學內容,那就側重思維訓練;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就重在樹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優化歷史課堂教學,是歷史學科校本研修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時代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必然是多渠道的,勢必引發教學方式大變革的浪潮。只有把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地結合,才能使教師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的目標,才能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并培養創新能力。
在授課前,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尋求教學新角度,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學習探討的活動主題和探究問題;然后利用天津市中小學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將課外探究學習任務發給學生,學生自己組成學習小組,進行課前準備。并利用網絡,搜集資料,觀看相關視頻,讓大家可以提前討論分享,提前探究,將有爭議的問題匯總,以便課堂上進行有效探究。
歷史教師應做好課堂進度的把控者、學生歷史信息思維引導者的角色,實現課堂教學環節的整合。教學中,教師應具備熟練使用多種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引導學生完成歷史知識的自我生成以及歷史學科素養的提高,避免教學信息技術的虛化。只有這樣,才能把信息技術教育與歷史學習實現完美融合,才不會出現把“整合”僅僅作為在歷史課中使用信息技術那種單純、生硬、強制的現象。
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時代中學歷史老師都應該積極探索的教學模式,以此增強歷史課堂教學效益,這樣深度融合了信息技術的歷史教學才有真正的意義。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實現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提升,必須大力開拓和運用網絡技術,做到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整合,全力打造歷史學科的學習共同體。移動網絡與傳統網絡的結合,數字化課程幾乎零成本復制與傳播,使得學習更為方便、靈活。真正好的工作室,成為了教師的精神家園,既有導師學術的引領、人格的感染,也有同伴間的相互激勵、良性競爭,拓寬了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網絡信息技術不但能夠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使我們的學習模式和教學模式發生顛覆性的轉變,而且能夠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綜上所述,自從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新技術和新思想層出不窮,與此相伴的,就是人們不斷拓展終身學習的想象力和實現方式。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我們自當努力跟進,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將廣泛學習、終身學習銜接到自己的專業成長之中,走出一條信息技術支持下歷史學科校本研修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