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橋下鎮中心小學(小京岙校區)
小學科學課程作為具備綜合性特點的自然學科,在學科內容和內涵上與自然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領域都有密切聯系,因此引入STEAM 教育理念,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質量提升具有積極意義。作為現代教育工作者,我們當前的需要做到就是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做好課程教學資源整合,強化對學生的引導,創設STEAM 教育教學情境,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為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實現提供支撐。
優化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效果是目前各學科教師應該重視和承擔的教學任務。因此,我們在指導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要結合該學科實用性、綜合性的特點,切實融入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跨學科知識素材,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教學資源,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有效課堂。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利于學生主動構建科學學科知識和跨領域知識的關系,獲得多元思維發展可能性。如教科版小學科學《陽光下的影子》,筆者在指導這部分知識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主動引導學生實地觀察,讓學生在校園中借助參照物計算太陽的高度、確定其位置。我用平臂疊拳法測量太陽的高度,并鼓勵學生模仿,然后記錄數據。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活動,學生對“影子”有了深刻認識,之后我引導學生深入觀察、合作探討,并布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陽光下影子的變化有什么規律?”學生結合問題內容展開探討,課堂教學氛圍十分熱烈。這節課的實踐操作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了數學知識,測量和計算都體現了數學的工具性和實用性。
STEAM 教育理念強調學科的橫向聯系,促進學科知識之間的有效融合。以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基礎知識水平來說,我們在組織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必要指導,切實實現教學資源優化和教學策略調整,以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案例分析、集體討論、實地觀察、實驗操作、課堂辯論、社會調查、報告撰寫等,都屬于綜合實踐教法運用,我們在具體的應用環節,要立足教學內容和目標做好篩選。如教科版小學科學《土壤中有什么》的課時教學中,我課前為學生布置觀察土壤的學習任務,然后在課堂教學開端引導學生展示課前觀察結果,在提問過程中,有的學生就說:“我看到土壤中有草根、落葉、蚯蚓、沙子……”還有學生說:“土壤中還有很多垃圾,比如塑料袋、飲料瓶子以及玻璃渣子等。”還有學生說:“老師我在課外書中看到,土壤中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鐵、鋅、鉀等,但是我們肉眼很難觀察到,因此常常被我們忽視。”學生在課前的自主學習環節,發現了很多平時沒有關注到的現象,增加了學生對土壤的熟悉程度,地理、氣候、自然科學、社會學等,都成為學生認知構建點。
小學科學課程以實踐操作環節為支撐,在STEAM 教育理念下,我經常利用課堂上實踐操作環節,并做好課外延伸,引導學生體驗科學知識的趣味性,感受科學魅力。在組織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活動的時候,就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操作,之后創新學科教學目標,實現多元教學,構建有效課堂。如教科版小學科學《河流對土地的作用》學習時,我為學生設計操作實驗,要求學生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材料,開展分組實驗活動,合作演示河流沖擊土壤的場景,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很快建立合作關系,結合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找到的塑料瓶子、小鏟子、報紙、尺子、接水桶、沙子等素材,模擬河流運動,將土壤沖擊成小平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我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和討論工作,并在實驗操作結束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建立競爭意識。很多小組在成果展示環節都表現得比較出色,如有的小組學生就說出了土壤和泥沙被沖擊后會呈現出不同景觀,并分析了原因。我對這組學生提出表揚,給出肯定性的教學評價。此外,我還利用圖片,為學生展現沖積扇、河流峽谷等景觀,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滲透美育目標,實現跨學科教學。
綜上所述,STEAM 教育理念,對技術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給予很大肯定,提倡學科聯系構建,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對學科教學活動開展策略的創新思考。STEAM 概念下,我們想要構建高質量的小學科學課堂,就要致力于構建和諧的教學氛圍,樹立學科融合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探索創新教育理念,鼓勵學生探索和創造,促進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有機結合,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STEAM 教育理念的有效應用路徑,希望本研究觀點可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
參考文獻:
[1]相蔚,朱夢俊.“普惠+精英式”創客課程的開發與探索――以青島李滄區第二實驗小學為例[J].現代教育,2016,(11).
[2]鄭賢.基于STEAM 的小學《3D 打印》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