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保教育集團
數學學科是小學基礎課程之一,其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及數學水平有重要影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也對數學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定要求,數學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數學高段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要意識到引導學生思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真正理解并能夠運用數學知識。
通過師生交流發現,許多小學生都覺得小學數學高段教學具有一定難度,覺得自己的學習水平得不到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興趣得不到調動。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隨著數學知識的難度增加而提升。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引導學生,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活動,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高段課堂教學中來[1]。
許多教師認為,數學高段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態度不認真,這一觀點是有所偏頗的,教學質量不高不僅僅是學生的原因,還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如果教師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沒有引導好學生的思維,那么學生將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教師只有認真做好學生的思維引導工作,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緊跟課堂教學進度,最終提高小學數學高段課堂教學質量。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下,許多教師都開始著手于教學方式的創新,但是從整體來看,還有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填鴨式教育方法,即便使用了新的教學方式,也都因掌握不清而導致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調動,這些都影響到小學數學高段教學水平的提升。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維,也是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引導學生的思維不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水平[2]。
教學環境由兩個部分組成:教室環境及課堂氛圍,教學環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一定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將教學環境直接定義為課堂氛圍,忽視教室環境,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教室的布置都是嚴肅呆板的,課堂氛圍也是缺乏趣味性及活躍性。學生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往往情緒得不到放松,緊張的情緒會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要想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做好學生思維的引導工作,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舉例來說,可以在教室內布置一些花草,墻上張貼一些勵志的宣傳語句,消除舊式教室的嚴肅氛圍,增加溫馨的感覺。其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與學生多交流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多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以增強課堂趣味性,消除學生的緊張感。
經研究發現,人的思維能力不僅僅受自己的影響,還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對學生來說,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直接影響。數學教師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課堂上,可以精心設置一些引導學生思維的教學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教學問題,在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以“長方體與立方體”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解一下基本的概念及定義,在學生掌握正方體及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后:V=a3,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將正方體向一個方向拉長,會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學生很容易便得出結論:“長方體”,教師可以進一步發問:“正方體的體積可以用V=a(長)×a(寬)×a(高)表示,那么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么呢?”這種循序漸進、由簡入難的提問方式,可以引導學生把思維從正方體體積延伸到長方體體積的計算中去。
隨著教學工具、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方法也應該隨之轉變。許多教師雖然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學習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并沒有具體應用,因而小學數學高段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發揮創新思維,創新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想做好學生思維的引導工作,教師必須要發揮創新思維,多組織一些形式豐富新穎的教學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在這些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提升。以“統計”這一章節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從課堂上帶到室外,在室外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將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喜歡的運動類型,然后學生根據運動類型進行分組,所有的學生需要統計并記錄下喜歡各種運動的具體人數,比如足球的有n 人,喜歡羽毛球的有m 人,喜歡跑步的有k 人等等。學生在這個充滿趣味性的室外教學活動中,參與積極性得到提升,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