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蘭亭中心幼兒園 浙江 紹興312044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孩子,老師點名問他們問題,他們也不是每次都能開口問答;游戲時間,他們更是孤零零的一個人玩,就算想參與,卻又缺乏勇氣。但回到熟悉的環境中時會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樣玩得很開心,根本看不出來有任何的不正常。而這就是社交退縮的隱性特征。因此,幼兒的退縮行為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性。所以,父母和老師要留心觀察,發現孩子有社交退縮要細心觀察,分析原因,幫助幼兒走出困境。
有的幼兒天生抑郁質,他們生來抑郁,多愁善感,不善交際,這些孩子先天適應能力差,對新環境感到不適,不愿與人接觸,生活上的一些變化或者刺激,需要很長時間以及幫助才能適應。
在孩子的生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突發的或長期的變故,如突發性的意外事件或暴力事件使家人受到了傷害,也可能是父母離異、家庭暴力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等,這些變故都會刺激到幼兒的情緒導致越來越孤僻,長時間的持續下去,幼兒便會形成退縮行為。
有些孩子因為先天性語言發育遲緩,家長覺得帶孩子出去沒有面子,被人笑話,所以干脆不讓孩子更多地與外面的人接觸,導致孩子缺乏社交練習的機會,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長時間的持續下去幼兒便會形成退縮行為。
研究發現,專制型教養的孩子更易發生社交退縮。而父母的過度包辦也是幼兒發生社交退縮的原因之一,這些家長對孩子照顧的無微不至,總拉在手里,關在家里,造成幼兒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和能力。變得膽小謹慎,不敢與人接觸,逐漸形成退縮心理。
教師的教育作用對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有些教師總是希求幼兒有完美表現,幼兒犯點錯就嚴厲呵斥,使幼兒的心理安全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在幼兒園感到不安、孤獨、壓抑和失落,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所以說,師生關系也影響著幼兒社交退縮的形成。
幼兒期的社交退縮行為如果不注意防治,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后的社交能力、職業選擇及教育子女方式等。還會導致更廣泛的行為功能喪失,甚至產生更可怕的心理疾病。所以,當我們發現幼兒有社交退縮行為時,要及時進行干預矯正。
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當他出現退縮行為時,家長和教師不要歸咎于孩子,嚴厲的責備只能導致孩子更加的退縮消極。當孩子取得成功時,家長和教師要及時地進行鼓勵和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失敗時,家長和老師可以和他講述自己沒有獲得成功的經歷,讓孩子明白挫敗是常見的,人人都會遇到的情況,并且耐性地傾訴他不成功的經歷和感受,保證孩子表達感受的權利。
當孩子不愿主動與同伴交往溝通時,作為家長和老師要多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與其他小朋友接觸,一點一點地教孩子如何進入集體活動中,來培養孩子的合作和交往能力,慢慢的擴大孩子的朋友圈。同時,老師要積極與家長配合,安排一些需要集體配合才可以完成的游戲或活動,來增進幼兒與同伴的交流與合作。
游戲療法在矯正幼兒社交退縮行為中有獨到的作用,透過游戲這種輕松、趣味性強的教學手段,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社會交往與互相溝通的趣味。在游戲情境中幼兒能降低緊張感,能減輕心理的壓力,從而能夠輕松愉快,積極主動地拉近與同伴之間的關系,自然而然地修正自身的行為舉止,最終達成矯正社交退縮行為的目標。游戲療法簡單易學,可以是角色游戲也可以是體育游戲,而且在家也可以開展,家長可以讓家庭里的熟悉成員和幼兒一起開展角色扮演,因為都是幼兒熟悉的人,孩子就不會顯得緊張和膽怯,玩起來也會顯得輕松。在孩子慢慢地適應這種游戲方式后,就可以讓幼兒熟悉的鄰居、朋友來參與。在孩子熟悉了游戲需要用到的技巧和游戲規則后,將游戲轉移的到幼兒園,讓幼兒和班里的小朋友一起來游戲,從而使其融入到集體中去,改善他的退縮行為。
當發現孩子有社交退縮時,父母和教師要留心觀察,分析原因,幫助孩子走出困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切忌以生硬粗暴的方式讓孩子因恐懼而倍加孤僻。多以溫暖、鼓勵、支持的方式與孩子交流,給孩子提供做力所能及事情的機會,不可一味地遷就孩子的退縮行為。當孩子面對外界時,應該留出讓他獨立應對的空間,尊重孩子,而不是當眾教孩子怎樣社交,更不能指責和嘲笑,這樣只會加重幼兒的退縮行為。而對那些存在發展障礙的孩子,家長不能因為覺得帶孩子出門丟人,而把孩子關在家里,應讓孩子的同學、鄰居了解孩子的情況,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幫助,并尋求專業訓練機構,對孩子實施個別化、針對性的訓練。作為教師,要和幼兒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要對每一個孩子都有愛心、耐心,注意滿足他們的安全感和自尊心等的需要。在幼兒園創設各種游戲條件,給幼兒自由搭配、游戲玩耍的機會,讓他們充分與同伴交往、接觸、建立友誼,共享交往的樂趣,幫助行為退縮幼兒樹立起信心,
幼兒社交退縮的產生有其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原因。對退縮行為的矯治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操之過急,他需要家長和幼兒園密切配合,發揮多種教育資源,循序漸進地進行改善。總之,家長和老師要平等、民主地對待孩子,不過渡寵愛也不粗暴地對待孩子,在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為他鼓掌,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他安慰和鼓勵,讓孩子形成安全感,塑造其積極、勇敢、活潑、開朗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