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第二中學
幾何學習復雜多變,學生深感苦惱,加之各種圖形變換,教師授課難度也隨之提升。因此,想要提升幾何學習的課堂效率,教師與學生都要付出相應的努力,教師要豐富教學方式,加深學生對幾何知識的理解學習,學生要有扎實的幾何基礎、豐富的數學思維,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提高整體學習能力。
在課堂學習中,如果有了興趣做指引,那么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升,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幾何學習中更是如此,幾何題目多以復雜多樣、靈活多變的圖形形式表現出來。在以往的幾何教學中,教師為了跟進課程速度,往往隨手將這些圖形表達出來,并不夠完美,學生看到多而繁雜的圖形時覺得很是無趣,不愿意繼續再學習下去。因此,教師要注重圖形的規則性和完整性,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圖形的變換組合,幾何圖形的美感能夠充分表現出來,可以使學生驚覺原來在數學學習中也有藝術美感,進而對幾何學習產生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將生活中比較精美的實物圖片,通過幾何繪圖的形式獨特地表現出來,幾何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會讓學生覺得幾何學習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難,當學生對幾何的學習逐漸產生探索欲時,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也能逐步推進。
對于數學作業的批閱,大多數教師就是以改對錯為主,對的就畫對號,錯的就簡單地畫一個錯號。學生在寫完作業交給教師批改以后,認為就萬事大吉,對自己的錯題也沒有進行改正,這似乎成了一種慣性。其實,批改作業也是師生對知識溝通和交流的一種方式,教師要用對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修改作業時,教師一般都能看出哪些學生是認真完成作業的,哪些學生是敷衍了事的。基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加分鼓勵。對于一些努力學習但是基礎不牢固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作業下方對作業的完成細節情況寫下肯定鼓勵的話語,給予學生關心,對做題過程中出現差錯較多的學生,可以寫類似于“不要氣餒,要加油努力”的鼓勵性話語,使學生產生學習的信心。依照每個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教師可以留言,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溫暖,進而更有信心和信念去解決在幾何學習中所遇到的難題。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青春期,情緒不穩定,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因此,教師需要加以疏通和引導。數學學習需要有嚴密的邏輯體系,同時數學定理、數學性質知識點多且復雜,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不到樂趣,在遇到難題時不愿意積極地去解決。數學作業本就是每天都有的必須任務,在特殊時期,教師也許還會通過布置更多的作業來達到鞏固復習的目的,所以數學作業任務的繁重極易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抵觸情緒。在數學幾何學習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量,適當地布置精而準的練習作業,達到課后鞏固的目的,這樣一來,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了學生自我思考的空間,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幾何學習的興趣。
學生在進入初中學習之前并沒有接觸過幾何知識,而學好幾何知識要求學生必須有扎實的幾何學習功底。因此,基礎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有了基礎知識作保障,學生才能靈活地運用幾何知識,將多個知識點有效地聯系在一起,穩固自身的幾何知識體系。幾何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對定理的掌握,識圖、畫圖的能力,能夠熟練轉化多個幾何符號,具備嚴密的圖形推理能力。只有做到這四個方面的學習,才能逐步穩固自身的幾何基礎,提高自身幾何學習水平。
除了基礎知識的積累外,幾何學習對學生的另一個獨特要求是要求學生有基礎的識圖能力。在做題時,看到圖形就能迅速地思考利用其定理知識進行解題,對題意有更為準確的把握。同時,識圖能力的培養還能促進學生分析能力的提升,推動學生整體能力的進步。但是對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從簡單圖形進行引導和分析,再逐漸向復雜推進,只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才能使學生逐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識圖能力。
學生在解答幾何題時,當對題意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后,就能依據題中所給信息將具體的語言用幾何圖形的形式表達出來。因此,畫圖能力便又成了學生幾何學習的基礎能力之一。同時在解題過程中,畫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問題,進而找到解答的最佳方案。教師在培養學生的畫圖能力時可以進行畫圖專項訓練,在學生對題意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后,讓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庫,回憶之前學過的幾何術語,勤于動手、善于動腦,逐步培養自身的畫圖能力。在訓練時,教師切忌一味求快,要重視每個步驟的遞進性和嚴謹性,必須做到全部完成。同時,教師在畫圖訓練中要承擔起引導者的責任,認真作圖,嚴格遵循步驟的要求,逐步完善作圖。當教師為學生成功樹立了模仿的榜樣后,便能有效激發學生畫圖的積極性,最后逐步培養學生較高的畫圖能力。
在幾何題目中,會出現很多幾何符號,而幾何學習所要求的就是用這些幾何符號和圖形將題意更準確地表達出來。但是,部分學生幾何基礎較為薄弱,對這些幾何術語并不太理解,在解題時就容易出現錯誤。圖形語言是用直觀的圖形描述幾何思維的,隨意對幾何語言進行轉換,教師應鼓勵學生多作圖,只有勤于動手,在不能熟練轉化時翻看以往的筆記,逐步提高自身的幾何語言轉化能力。
數學是一門嚴密性極強的學科,在幾何學習中尤能體現這一特征。要想學好幾何知識,學生必須要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嚴謹的推理能力,這樣才能做到對圖形足夠敏感,提高幾何學習效率。在培養學生推理能力時,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看圖說話。就是根據圖形能夠闡述出其所要表現的定理知識。第二階段,幾何語言的轉化,就是能夠熟練將自身所學的幾何知識用幾何語言表達出來。第三階段,幾何推理能力,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幾何符號,熟悉其定理知識,來解答幾何題,并清晰地寫出解題證明過程。經過以上階段的鍛煉,逐步培養學生的幾何推理能力,夯實其幾何基礎。
幾何教學要求教師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幾何學習的興趣,以此為基礎,扎實學生的幾何基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一個新概念、新知識的學習,是對它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后,學生融會貫通,便會發現新知識只是舊知識的重新組合,也是從常見的、熟悉的生活現象里抽象出來的。所以,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新舊知識之間產生聯系,弄清來龍去脈有助于對整體的把握。當學習與練習高效結合后,還要注重反思,反思是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志,它是對認知過程的監測和調控。可惜,大部分初中生的糾錯和反思能力極弱,簡單的答案糾正方式根本無法杜絕下次同樣的錯誤出現。只有由點及面,從錯題引申至知識點,才能杜絕錯誤再犯。有了較好的反思糾錯習慣,新知識就能快速被學生消化并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從而成為自己的一種幾何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