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龍港市第四中學
隨著國際上主要國家和地區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界定和培育實施,以及2016 年9 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正式發布,“素養時代”成為對教育形勢的新詮釋。中學教育從“學科教學”向“學科育人”轉變是大勢所趨,對于如何有效培育中學生核心素養成為中學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而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有賴于中學教師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基于此,研究中學教師核心素養的提升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中學教師核心素養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和“推動、保障教師科學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并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專業能力素養”。探究中學教師核心素養的內涵,從教師理解學生核心素養的程度看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態度;從教師引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能力看教師教學實踐的專業水平。
認識與實踐的關系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意義。中學教師核心素養的提升要從提高其理解中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落腳點是教育教學實踐中培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能力。正確解讀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懷為進一步全面認識學生和發展學生提供理論基礎和內生動力。
教師最重要的素養就是培育和發展中學生核心素養的能力。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也是提升教師能力的重要階段。
1.綜合素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將學生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規定具體化為文化基礎、自主管理、社會參與3 大領域6個素養18 項具體內容。它不僅關注學生當下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學生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而培育所必備的素養。作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參與者、指導者和價值引領者,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綜合素養。
一是人文藝術素養。教師要有廣闊的人文視野、藝術情懷和欣賞以及創造美的能力,滿足學生人文藝術素養發展的需要。二是科學創新素養,適應學生在理性思維、批判探究和實踐創新能力上的發展需要。創新能力在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培育學生的創新素養,教師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具有創新能力,把學生當作創新主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新創設條件,激勵學生敢于、勇于進行創新實踐。三是社會道德。教師要為培育學生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樹立榜樣。四是健康的心態和生活方式。教師要用健康的姿態教育引導學生學會生活、熱愛生活和健康生活。
2.學科教學素養。
作為學科教師,在進行學科育人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學科專業素養,保障教師能夠掌握最新學科動態、分析社會生活現象以及研究學科熱點問題,確保學科教學有序進行。此外,教師必須具備跨學科素養,能夠在課程教學中靈活調用各類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為了實現課程教學效果最佳化,教師還應具備信息素養和媒體素養。信息素養要求教師能夠獲取信息,對信息進行辨別和分析,并在正確評估其教育價值的基礎上進行調配使用。媒體素養要求教師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恰當且高效地使用各種媒介手段作為教學工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密不可分的兩個主體,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中學教師核心素養和中學生核心素養同樣緊密相關。正確認識兩者關系有利于推進培育中學生核心素養和提升教師核心素養的工作。
教師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提升教師核心素養是為了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發展要求,而評價教師能力是以學生的“學習”獲得為主要依據。因此,提升教師核心素養的最終指向是服務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發展自身能力時,樹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和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以培育好、發展好學生核心素養為使命,以具備與學生核心素養匹配的能力為奮斗方向,立足學生的存在和發展需要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培育和發展中學生核心素養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具備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各項能力。反之,也為教師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方向。
教師素養發展是教師成長的需要和結果,對于學生成長而言也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培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視角研究提升中學教師核心素養的現實路徑,有助于把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結合起來,推進基礎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