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永嘉縣橋下鎮中學
微視頻是一種可以通過多種視頻終端錄制或播放的視頻短片,其大眾參與性比較強,且還具有短、快、精等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計劃決定微視頻的內容,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讓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同時,將微視頻運用到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打破了課堂空間、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對于學生學習能夠產生有利的促進作用。
教師主要是在比較常態的信息技術課堂上設計使用微視頻教學,同時結合課程教學的設計和微視頻資源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中。以《制作卷首語》這節課的內容為例,教師在選擇卷首語時要盡可能結合初中生平常接觸到的不同類型的雜志、作文,這樣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視頻用于課堂導入環節,并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導入這部分的知識,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也就明白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個視頻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卷首語這部分的內容建立初步的了解,同時也掌握基本的版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微視頻要盡可能突出其精練、短小的特征,盡量控制在1 分鐘內,但是內容可以風格多樣。
但是從當前的教學現狀來分析,大部分教師對微視頻的應用并不了解,這也就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偏低,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會影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運用微視頻,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信息技術學科的了解。以教學《信息的傳遞》這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微視頻資料為學生展現信息發展的過程,同時讓學生了解古代和當今社會傳遞信息的方式,比如書信往來、驛站、現代移動等。利用微視頻教學,學生更容易被這些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變遷所吸引,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更容易理解信息的概念。
從當前我國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特點來分析,微視頻在教學中的運用最好要選擇學生對知識充滿渴望時或者是知識建立尚在表象時,這樣能明顯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熱情。仍然以教學《制作卷首語》這部分的內容為例,教師給學生展示豐富的卷首語,讓學生在欣賞卷首語的過程中收獲意外的驚喜。教師在給學生播放微視頻時,將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與任務清楚地寫到微視頻當中,讓學生對課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再給學生講解重難點的知識,指導學生自我探究學習,讓學生在短小、精練的微視頻中不斷滿足求知欲望。比如說,教師要求學生插入一些自己喜歡的圖形,這也就給了學生無限的探索空間。教師在此過程中選擇恰當的時機呈現微視頻,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索空間,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初中學生因其個性處在發育過程中,面對外界事物相對敏感,其好奇心強、求知欲重的特點比較明顯。因此,教師在使用微視頻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當前階段學生的思想進程及性格特征,使用微視頻教學時應按照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適當調整,防止因過于注重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及嚴謹性,導致視頻內容枯燥沒有閱讀感。這樣的微視頻學生接受起來會感受到壓迫感,在叛逆心理的作用下會拒絕接受接下來的所有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手段的失敗。與教師的講課方式相同,和學生做朋友,設身處地地為學生的接受情況考慮是一個受人愛戴好老師的表現,微視頻也是如此,一旦和學生產生距離則會造成無法被認同的后果。比如在“建立統計圖表”一課中,教師先講統計圖表在生活中的應用領域告訴學生,隨后播放微視頻講課時,學生會對傳授的知識有代入感,設身處地地想到自己身邊出現需要使用統計圖表的情況時如何操作,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理心增強記憶。隨后可以在微視頻中設計競賽環節,讓學生在知識競賽中對知識舉一反三加強記憶。以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從本質上來分析,學習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最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學生掌握了這節課的內容后要指導學生多動手操作,也讓學生制作微視頻。這個過程不僅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每月或者每學期組織一兩次微視頻制作比賽,或者是知識競賽,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了這方面的知識之后將學到的知識呈現出來。但是對于動手能力與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品與實踐能力打分,之后再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經驗,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將微視頻運用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利于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同時也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可見,微視頻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對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都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因此教師要高度重視,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微視頻在信息技術學科中的運用更加科學與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