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碧蓮中學
現代社會更加注重人才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這要求人才不僅應掌握基本理論知識,而且應當重視自身操作水平的提升,因此,針對目前高一信息技術的教學狀況,應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興趣與學習能力設置課程,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僅做好理論知識講解工作,而且重視學生上機實踐教學,以此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水平。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涉及基本的計算機知識、漢字輸入方式、windows操作系統、文字編輯系統、電子表格、電子演示文稿、數據庫系統以及相關的互聯網知識等,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學生在學習之前,對計算機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進行考察,然后以此為基礎,設置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并且使其自身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能夠訓練學生合作意識的計算機教學方案,改變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講解電子演示文稿知識時,先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然后安排學生進行上機實踐,應穿插安排理論講解與上機練習課程,要堅持兩者同步進行,以理論知識作為學生上機實踐的指南,通過上機實踐逐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樣,也不能為了提高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水平,而忽略對專業知識的傳授,導致學生筆試水平較差,因此,學校應當“量力而行”,結合學校的計算機設備數量、信息教師人數、學生數量等合理設置上機課程時間,盡量保證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同肘,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在此過程中,教師應仔細察看學生的操作步驟,一旦發現不合理操作,要對其及時糾正,當學生完成教內容的演示文稿”的作業,依據學生作業內容的充實度、樣式、色彩、動畫效果等,對其進行評價,并給予相應獎勵,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其在計算機學習中滿懷信心。
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講解過程中,應盡力弱化自身的主體作用,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將課本知識強制灌輸給學生,使其被動的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這不僅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且壓抑了學生個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因此,教師應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行探索計算機知識,教師要發揮好引導、點撥的作用,以培養其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例如,教師在講解電子表格知識時,除了講解電子表格的應用原理、用途、處理方式等,還應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講解,“讓學生利用電子表格對班內此次期中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并計算每位同學的總成績、平均成績,各個科目的平均分,并根據學習成績進行排名”,當學生進行統計核算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公式(SUM()求和公式、AVERAGE()求平均數公式等),讓學生在統計、計算、排名過程中,學會電子表格的使用方法,并能夠運用相應公式解決各類問題,使其真正感受到電子表格的實際價值,從而重視對其的學習,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計算機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在考試中獲得高分,而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并且能夠運用計算機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見的難題。因此,高中學校應不斷優化計算機的考核方式,每學習完一章內容后,要對學生的理論知識與操作能力進行考查,理論知識涉及的面不應局限于課本內,不僅包括專業知識,而且應當涉及計算機常識,操作題考查應以學生的創造性與個性為主,例如,考查學生設計學校食堂招牌菜宣傳海報的能力,應根據海報的內容、形式、色彩搭配、宣傳標語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對敢于融入自身思想、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同學進行加分獎勵,期末成績由每一章的考核成績、課堂成績、平時表現成績以及最終比試成績四部分構成,通過這種方式,弱化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使其重視計算機的過程學習,不再為了獲取比試成績的高分而死記硬背,以此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計算機學習是信息社會的發展的必然要求,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知識,能夠熟練應用文字編輯軟件、電子表格操作以及電子演示文稿操作等是新時期必須具備的計算機技能。對此,本文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探討了提升高中計算機教學水平的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