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長江路第二小學
學生因身份而不喜歡與教師有過多的交談,且多數教師下發的任務都是通過班級中的課代表或其余班級干部,以至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愈加之少,而如若在這時教師還不與自己的學生交流,那么教師就不能夠清楚地掌控與學生相關的信息以及教導學生。
素質教育觀認為:情感教育不僅是教育的手段和策略,而且更是教育的催化劑。因此我們要重視情感教育。
教師應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要以學生為中心,要以平等的關系對待學生。要多與學生交心,理解學生的困難,要樂于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想辦法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如多和學生平等對話;將微笑帶入課堂;正確對待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的錯誤等。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每一位學生,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使學生感到我們的老師是和藹可親的、平等相待的。讓我們的課堂生動活潑,成為師生雙邊活動的樂園。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以正常的心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并在學習活動中大膽地,真實地展示自己,充分發表自己在學習活的感受和體驗,交流自己的想法,發表自己的意見。也只有這樣才能,我們才能真正引導學生自己去揭示問題,去探究新知,去發現規律,去創造學法,去拓寬自己的學習領域。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但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多向的互動的過程。要實現這一目的我們就應該開放我們的課堂教學,形成師生積極互動的局面,要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應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以學生同樣的好奇、同樣的興趣、同樣的激情、同樣的行為參與活動,讓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交融、情感呼應的園地,完成教學的和諧共創。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富有變化的語言,配合生動形象的手勢去感染學生,實現情知交流。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學生的每一個想法。學生提出的想法不要簡單判斷,要認真傾聽,仔細分析,即使有錯也要分析其中對的成分,并引導到正確的想法上來,同時要加以鼓勵。尤其是我們的學困生,我們更應注意到他們獲得的微小的成功。這樣他們就會產生高層次的愉悅,就會產生更強大的動力,使他們爭取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讓學生學會參與。“讓學生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未來社會對公民的要求。更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的基礎。因此作為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到一定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教會學生上課應如何做,如何自學,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教給學生一定的研究方法,一定的思考方法等,只有讓學生掌握了一些參與的方法,他們才能有效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總之,只要我們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改革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挖掘學校及周圍的教學資源,并利用好這些資源,就能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的全方位參與創造條件;能更好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心理需要,使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得到充分發展;能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能使我們的課堂成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地方。
引導其接受小學數學由專家的具體研究表明:小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是取決于教師的態度、人格以及與學生的關系。所以教師為保證學生能夠在課堂中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應實時關注學生課前及課后的基本情況,從而引導學生接受小學數學所涉及的知識。例如:某校教師對自己的學生猶如孩子,實時關注各個學生的基本情況,以至于所以所有的學生都非常喜歡這位小學數學教師,并向對待朋友而對待教師。比如:教師在課后查房時會與學生交談,詢問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是否存有不適;而在學習中教師會主動關注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使之能夠及時消化小學數學所涉及的知識點。使得學生能夠從內心中接受教師及知識。教師應主動矯正學生之錯,改善學生的思維小學生接受能力有限,即便是高年級學生的思維同樣有高有低,有準確及錯誤的,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及時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糾正,以便小學生有較為正確的思維。例如:某校小學數學教師為保證全體同學都有較為準確及清晰的思考模式,教師總會在學生的回答錯誤時進行糾正,但卻并不是立刻糾正其錯誤之處。因為教師明白打斷學生的回答容易使打擊學生的自信而導致小學生不敢主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及自己對所講知識不明之處。所以這位教師總是等學生講述完畢知識,再對學生的觀點一一解析,盡可能簡潔明了地讓學生明白其觀點可行處及誤差之處,使得學生不再對課堂互動而產生無謂的恐懼。
小學生參與度的提升并非容易之事,但是教師可利用自己友好的態度實時關注學生基本動態及正確處理學生的回答而使得學生逐漸消除無謂的恐懼,致使其從內心中接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