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縣希望小學
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教育教學工作不容忽視,學校對學生和教師的管理是否有效,會直接影響到學校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成績的提高。那么如何踐行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呢?下文簡談之。
小學,尤其是農村小學的管理制度往往不完善,存在著很多陳舊的觀念,使得在校的教職員工、學生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有力的保障。因此,建立和制定完善的學校規章制度,使學校的管理有序化、科學化,讓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規范辦學行為,是新時期學校管理應追求的目標之一。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思想意識的提高,教師對民主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迫切。領導盛氣凌人的訓斥、簡單粗暴的管理、不負責任處事方式,讓教師我行我素、放任自流常常惹得教師們不能很好地工作。他們更加希望領導能以民主的作風為學校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環境,使大家心情舒暢,和睦共處,能約束自我又能完善自我。
誠然,對教師的管理,實行過分嚴厲的控制固然不行,但也不能完全沒有控制措施,正確運用控制手段也是確有成效地實行對教師管理的不可缺少的方法。因此小學的管理工作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各種獎懲機制,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比如,可以建立完善的業績考核辦法,使工作量化、細化、目標化;將考核內容全面化、辦法科學化、過程公開化,把考核結果作為評優、評先的主要依據;建立合理的內部分配機制,加大獎懲力度,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激勵有效勞動。
這種制度管理方式能使我們教師按要求去做,不放縱自己,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同時從激勵著手,爭取人心,寓約束于激勵中,教師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時,自然會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總而言之,學校管理工作要重視人本管理,這樣才能發揮、調動教師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百年大家,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的素質是關鍵。因此,完善對教師的管理制度是新時期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重點之一。
(一)建立健全機制,強化教師責任感。建立有效的教育引導機制,使廣大教師認識到在當前家長、學生對優質教育的高需求與教育發展緩慢之間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學校間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必須樹立憂患意識,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教師熱愛教育事業,以學校發展大局為重,自覺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觀念。同時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強化“教育就是服務”的意識,努力爭當愛崗敬業、愛生勤業、愛教精業的模范。
(二)營造學習氛圍,倡導終身學習理念。現代教育呼喚素質高、業務精、能力強的教師,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綜合素質相對較低的小學教師,更是需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我。因此,學校可以開展“校本培訓”,創設促學氛圍組織教師上好觀摩課、探討課,做好教案設計、教材分析示范,做到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此外,學校還應該盡可能多地給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
(三)提高教師的管理意識。教學質量不只是校長或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的事,更是與教師的教學管理息息相關。教師不僅是教授者,還是管理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對學生、教學設備等管理工作,直接參與教學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師在講課、檢查學生作業、測驗等教學活動中,要意識到自己也是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者,這對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
在當今飛速發展的教育形勢下,學校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學校領導應從外界引進一些有關教育教學的新觀念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小學,特別是眾多的農村小學與外界社會的接觸很少,而且在一些落后地區的農村小學往往還不具備互聯網,信息較為閉塞;校領導出差所到的地方也非常有限,能引進的新觀念、新成果也就沒那么多、那么好了。所以,學習領導要加強這一方面的管理,多關注教育教學的新動態,要不斷地與外界交流信息,特別是從兄弟學校中借鑒成功的管理和改革經驗;加強與上級領導的聯系,取得上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更多的支持和配合。
總的來說,學校管理是一項較為系統的、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不能單純地從某一方面來進行管理,必須多管齊下才有可能達到管理的目的。新時期下小學的管理工作在追求“工作認認真真、一絲不茍”的同時、更要追求“工作創新有效,和諧共處”,以營造一種舒緩、寬松、和諧的,尊重人、信任人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