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實驗中學
教學的改革總會立足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核心素養的提出是進一步深化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面臨的挑戰,也是深化課程改革的新航標。課堂是落實核心素養的主陣地,要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轉化,課堂必須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育人”。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是每一位教師面臨的新課題。作為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英語素養,關注英語內容、英語教學理論、英語教學實踐與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不斷探索,不斷積累,讓我們的課堂真正有效的給學生提供能夠脫穎而出的條件。基于英語核心素養的英語教學,要求教師要更新觀念,培養并提升核心素養,不能依賴模仿、記憶,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動、自覺,將“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具體在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高中英語課程是一個有機整體,要整體理解、整體掌握英語課程目標,整體認識英語課程內容結構,整體設計與實施教學。整體把握英語課堂可以凸顯英語知識的脈絡,抓住英語本質,弄清英語研究問題的方法。
它是核心素養背景下深度學習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核心素養英語轉化的必然選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重知輕人的觀念,抓住學生的認知障礙點、思維矛盾點、情感體驗點和智慧生成點,引導學生開展基于問題解決的整體性學習,實現問題共振、情感共鳴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養教學轉化的前提。
在英語課程目標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基于英語核心素養的教學中,這也是關注的重點。學生面對問題化的學習內容,在教師引導下進行聽、說、讀、寫、看等,積累英語活動經驗,感悟到英語思想方法,切實體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學精神。
“情境”包括實際情境、科學情境、英語情境、歷史情境。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便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和要完成的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也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面向未來而化解問題的創新能力遠比復制既往的知識更具建設性價值,強調個人在面對不可預測的復雜情境時,靈活“分析、推斷和溝通”的創意能力,特別是基于獨立人格、自由思考而做出自主判斷、自主選擇的發展性探究能力。基于英語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教師提供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自主探究感興趣的現實問題,學生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們在英語知識與其應用之間建立即時聯系。如果教學中的英語知識根植于情境中,將更有利于學生找到知識學習的意義,進而促進其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
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會學”比“學會”更重要。“會學英語”應包括:閱讀理解、質疑提問、梳理總結、表達交流。以“英語閱讀理解”為例,需要清楚英語語言的組成,英語閱讀就要會讀這些語言,學生不能很快習慣,需要指導。語言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是語言的靈魂,“會學”要以思維為基礎,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
使學生學會如何記錄、分析、觀察和教學,學會處理所得資料及數據,得出正確合理的結論并書寫教學報告。開辟語言第二課堂,建立“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的雙向教學機制,做到趣味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知識性與技術性相結合,寓教于樂,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貫穿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思想,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綜合提升。開設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興趣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們科學的學習態度,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他們的教學動手能力,加強學生對自然科學客觀實在性的認識;培養學生科學教學過程中的團結協作精神,開闊學生們的視野,使他們對科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總之,立德樹人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前提條件,教師應當在語言學科中,通過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實際,關心社會問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新課標作為一種新的理念,不僅僅是新在形式和表象,而是體現了一切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的理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時代和民族發展的需要,是科學技術對未來人才素質的要求。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勇于創新,注重方法的靈活性,形式的多樣性,過程的實效性,努力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掌握科學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倡導科學精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認識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才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科學素養。
事實上,語言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英語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心智發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符合教育部“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是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經過反思,我更堅定了我們英語老師的職責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使其具備完善、健全的人格。希望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這條道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