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余慶縣城關一小,
實驗教學無疑是科學學科的關鍵所在,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以學生為主體,探究為核心,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激活學生創新性思維,如何在科學課中搞好探究性實驗教學?談一些自己在實驗教學中的做法。
小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對于人的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小學科學探究性教學是引導兒童熱愛科學的有效途徑,小學生本來就好奇好動,這些實驗對他們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例如在教三年級科學下冊12課《讓燈亮起來》,課堂上要做的第一個實驗,用導線連接電路,叫小燈泡亮起來,為了一開始就激發學生對該實驗的興趣我就給學生打謎語“世上千萬家,都有這種瓜,兩根藤兒牽,夜夜開新花”給同學們猜,同學們各種意見交流、啟發、磨石、碰撞,最后絕大多數同學都舉起手,異口同聲地說是“電燈”。這個謎語既喚起了學生對黑夜中明燈的回憶,又點出燈的特點是“兩根藤兒牽”為下面做實驗起著提示作用。兩根藤兒向何處牽,燈才亮呢?然后利用多媒體演示電燈發光、臺燈發光、受電發光、節日彩燈發光、交通信號燈發光————我們生活中有各種電燈,燈可以照明,可以使我們的夜晚變得絢麗多彩,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材料,同學們你能利用上面的實驗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嗎?能有幾種方法,怎樣聯不發光?現在同學們開始做,同學們都興致勃勃,動手做起了實驗,這樣既活躍了氣氛,又增加了同學們自由探究的空間,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在講三年級科學上冊《認識空氣》中,我采用類比和推理的科學探究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和水,同學們學習了水的性質以后,發揮你們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作用,空氣有什么性質?通過同學們類比和推理的方法找出空氣和水的相同點: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無形狀透明的。既然水有一定的體積,占據空間,那么空氣也和水一樣占據空間嗎?給學生造成一個懸念,你用什么證明空氣占據空間,請同學們自己設計,選擇多種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有疑難的問題教師幫著同學們自己解決。提醒同學們做實驗時注意安全。同學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第一種方法把注射器活塞拉到針筒中間,用左手食指堵住針狀的小孔,將針筒直立,活塞上放一個重物,活塞還是落不下來。說明針筒里的空氣占據空間,松開左手食指活塞便落下來。第二種方法,用帶膠塞的漏斗塞住錐形燒瓶的瓶口,往漏斗里倒水,水流不進燒瓶內,說明空氣占據燒瓶內的空間,如果將膠塞與瓶口松動一下,水便流進燒瓶里。第三種方法玻璃杯下部用木棒固定好一團衛生紙,杯口向下壓入有水的水槽內,再把杯子提出來檢查,衛生紙沒有濕潤,說明杯內有空氣并且占據空間,將玻璃杯在水中慢慢傾斜,有氣泡從杯口冒出,杯內衛生紙濕潤。第四種方法,把空塑料瓶擰緊,伸入裝滿水的水槽內,在水中把蓋擰開,把玻璃杯裝滿水倒放水中,把塑料瓶瓶口對準倒置玻璃杯,擠壓塑料瓶,把塑料瓶中的空氣擠到玻璃杯內,玻璃杯中的水被擠出來,變成一個空杯子說明塑料瓶空氣轉移到玻璃杯里,并且占據空間,為以后排水集氣法收集氧氣埋下了伏筆。同學們利用四種方法證明占據空間并且很順利地完成了試驗報告單,通過這次探究試驗,使他們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科學試驗的樂趣,增強了學生探究興趣和創造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技能,為以后的試驗教學做好鋪墊。
科學實驗設計是根據實驗的目的,要求運用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對實驗儀器,裝置,步驟等所進行的一種設想和規劃。科學實驗特有的生動性,會使學生很感興趣,但越來越多的驗證性實驗,會使他們很快會覺得枯燥乏味。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做好實驗設計,改進實驗方案,使實驗教學跟探究學習融合起來,讓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訓練,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品質,使學生對實驗的觀察發展成一種持久、探究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創新品質和思維。
如在教學“在不同情況下,物體獲得的太陽熱是不一樣”這一節時。傳統的實驗方法是教師先提出觀察要求明確觀察目的,然后指導學生分組做實驗,讓他們知道在不同情況下,物體獲得的太陽熱是不一樣。但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先設計一個問題情景,然后讓學生提出假設,再由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最后由學生自己獲得結論。以上所舉案例對于注重結果的傳統實驗教學或許沒有意義,但在探究實驗方法運用中,卻發現一些對學生發展有意義的內容。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可以自主地觀察提問,交流討論。從而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在學習了《讓癟的乒乓球鼓起來》一課后,我給同學們講了兩個有趣的故事。第一個:世界上有一座著名的建筑物,是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塔高300 米,就是這座鐵塔,一年之內要變化12 厘米,是什么魔力使鐵塔變化12 厘米?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鐵塔在夏天溫度高,鐵塔要膨脹變長,在冬季,溫度低,鐵塔要收縮變短,夏天鐵塔比冬天長12 厘米,所以在修鐵塔時,地基一定要牢固。
同學們能運用自己探究獲取的知識去認識和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們科學教學的目的之一,也是學生創新能力的自我展現。
總之,探究性學習進入學生的生活,打破了學生認識過程中的思維定勢,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在探究性學習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參與、動手、動腦、相互交流合作的狀態,他們的思維、表達自學、實踐、合作等能力與技能都得以充分的發展。通過探究來學習科學,可以使學生把科學知識的學習與科學方法的訓練結合起來,將所學知識運用于新的問題解決之中,形成客觀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懈的勇于探索精神,嚴謹細致的作風和努力進取的品質等,最終全面提高科學素養來促進人的發展。
科學探究是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努力實踐新課程標準,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滿足每個學生發展的基本需求,以達到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