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職業技術學校
現代學徒制是教育部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借鑒西方學徒制經驗在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推行的一項試驗,以校企雙重主體育人為根本,以“學生”“學徒”雙重身份為保證,以崗位成才為路徑,是一種全新的深層次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形式。
1.現代學徒制是職教發達國家的共同選擇
現代學徒制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進行崗位技能訓練,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當前國際公認的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和主導模式。
在德國,企業高度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500 人以上的大企業學徒制參與率高達91%。在英國,現代學徒制成為實施國家技能戰略的重要途徑,并提出要讓學徒制學習成為16 歲以上青年的主流選擇。歐盟中等教育層次共有學徒370 萬人,另有570 萬學生參加了企業培訓。世界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也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實踐,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經費保障體系。
2.現代學徒制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
中央領導高度重視校企合作,在職業教育相關的批示和指示當中,多數集中在校企合作領域。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充分展示了在專業層面堅持工學結合、在學校層面深化校企合作、在產業層面推進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
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符合學校和企業的根本利益,彰顯職業教育的根本特征。特別是在當前國家層面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尚未健全的情況下,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更是成了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一種形式,成為解決制約職業教育發展諸多問題,如實習實訓條件不足、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強、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等的關鍵。
重視和推動現代學徒制,有利于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少走彎路,試點工作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強調體制機制突破,突出與企業發展需求的契合,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3.現代學徒制是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的有效載體
現代學徒制強調從職業的角度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堅持教育與企業生產相結合,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規律,強化知行合一,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將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過程。
同時,充分發揮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對職業精神養成的獨特作用,推進優秀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將生態環保、綠色節能、循環經濟等先進理念融入教育過程,更加有利于促進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有機融合,有利于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久久為功、探索創新的工匠精神,為打造更多的“大國工匠”夯實基礎。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體制下學生雖然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際操作經驗,以致畢業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同時,在頂崗實習中企業往往重使用輕培養,普遍存在被企業當成廉價勞動力、跳槽頻繁等問題,這些制約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養。
近幾年,我國試點實施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現代學徒制”在國內職業教育界的“名頭”越來越響。現代學徒制是我國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戰略選擇,是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徑。但從試點的實際情況看,我們對現代學徒制仍然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導致現代學徒制在實踐中異化和扭曲,出現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試點成果”。
我們都知道,職業院校培養人才是為社會、企業所用,客戶是用人單位,客戶的滿意才能衡量職業教育成功與否?每次參加各地教育指導委員會,多會聽到企業抱怨學生不好用。其實這個問題是全球職業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根據碧輝騰樂在這方面的了解,企業是采用再加工的模式來解決這個技能上的落差。因此,職業培訓是可以彌補職業教育的不足。企業的評價標準在哪里?
(一)工作質量:組織交辦的工作任務,學徒是否可以按時如質完成交辦任務。
(二)工作態度:學徒的行為舉止是否符合職場禮儀和企業的價值觀或管理規范。
(三)綜合能力:學徒除了專業能力外,是否還具備學習、溝通和適應等能力。
“校熱企冷”現象亟須改變
現代學徒制歸根到底是一個校企合作的問題,校企共贏是現代學徒制能夠有效運轉的基礎保障。從職業的角度看,現代學徒制有利于發揮企業辦學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校企雙主體育人。但是,大部分企業并沒有發揮好育人主體的作用,或者發揮得不夠。
從工學結合改革,到訂單聯合培養,再到現在的現代學徒制,我國職業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從未停歇,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但是“校熱企冷”的現象也一直存在。在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我們就發現試點企業在校企協同育人方面表現被動,人才成本分擔機制缺失,參與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教學內容改革與教材開發的積極性不高。當前我國還缺少一整套與現代學徒制相匹配的機制、規則、標準,而這正是教育部試點的目的所在。碧輝騰樂開發的現代學徒制軟件可以為學校、學生、企業三方提供一個信息化的管理,讓現代學徒制實實在在貫切落實。我們推行的現代學徒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是符合當下我國國情特點、切實推進產教融合、拉近職業教育與勞動用工制度距離的現代學徒制。在各國職業教育法律法規不一樣的情況下,關鍵在于以有效的手段解決當前的主要矛盾,而不是機械照抄國外的現行做法。
1.有利于推進“雙證融合”(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建立國家技術技能積累制度。
2.有利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創新職業教育招生制度設、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
3.有利于完善現代企業勞動用工制度,解決合作企業招工難問題,完善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