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縣第三小學
長期以來,小學生對作文有抵觸心理,導致教師教作文難是常態(tài)。新的教育改革措施實施后,對教師的作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愿,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調(diào)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寫作。因此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要摒棄以往的枯燥灌輸式教學,積極推行快樂作文的實踐和探究。
葉圣陶指出:“作文是以生活為基礎的,文章像是鮮活的泉水,延綿不斷,凈化人心靈。”吳晗說過:“讀書是學習一個過程,摘抄是整理一種方法,寫作是創(chuàng)造一種體現(xiàn)”讓小學生去接觸生活,將自己的生活點滴記錄下來,表達出生活中各種滋味與不同情感,只有這樣小學生才會領悟?qū)懽鞯膬r值所在,從而對作文產(chǎn)生好感,產(chǎn)生趣味,利用習作這個載體,去生活中進行解讀,這是習作的始點,也是習作的終點。教師要走出教材,用活教材,在教材和小學生之間架起橋梁,建立通道。
1.自主求真的寫作思維。作文的自主性是維持小學生在寫作方面的獨立自主。葉圣陶指出:“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人真誠,學習的根本在于學到真本事。”這里面的“真”點破了教學的實質(zhì)意義,道出了為人處世的關鍵。寫作也要與人本有機結合,使小學生寫出心中所想,真誠地對待寫作這件事,所寫的每件事都是和自己密切相關的事,在題目《_____,我最敬愛的人》中,激發(fā)小學生講出心中所想,表達出內(nèi)心的情感,孩子們十分投入地講出了許多敬愛的人。能在本上擬出48個題目么?在愉悅中完成了命題的創(chuàng)新,寫熟悉感興趣的見聞及生活中的苦惱和歡樂。一個小學生命題《爸爸,我最敬愛的人》,文中寫出了爸爸愛節(jié)約的習慣,爸爸是個非常愛運動的人,每天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還教育“我”說這是一件保護環(huán)境和強身健體的好習慣,爸爸還給“我”也買了一輛自行車,經(jīng)常帶著“我”去郊外騎自行車,說是想帶著我一起保護環(huán)境和強壯身體!上次的校園會上,“我”在短跑比賽中拿到第一名,“我”把獎狀拿給爸爸看,爸爸還夸獎“我”是個運動小健將,將來長大了可以為保衛(wèi)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自由求實的寫作空間。自由性指的是作文的時限與寫作方式的不限制,讓所有都覺得難度較大,由于不同學生的寫作靈感是飄忽不定的,有時候感覺了稍縱即逝,是在規(guī)定的范圍里的表達自身的真情實感,得讓小學生掌握怎么表達那些靈光乍現(xiàn)的內(nèi)心情感,寫日記、抄文摘、記筆記是小學生學習寫作必經(jīng)之路,同時老師也可以和小學生一同走進大自然,引領他們了解自然與體味生活。讓小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觀察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賞充滿泥土氣息的春天,金黃色的秋天,陶冶情感,捕捉豐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培養(yǎng)思維的獨特性,多角度,多側面地訓練,小學生的作文必定小中見大,平中見奇,鮮活充盈,寫作文也必定思維活躍文思泉涌。
想的東西很多,又毫無頭緒,腦袋里一團糟,這就是小學生討厭寫作文的關鍵因素之一。作文體現(xiàn)著生活,小學生的作文也是這樣。得處理小學生“作文怎樣寫”的矛盾,使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里有東西可以寫、可以說,這就需要讓他們的作文表達的是他們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用開放性與全面性的觀察視野,去做一個生活的感受者與記錄者。引導小學生有意識地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材料,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教會小學生捕捉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養(yǎng)成寫隨筆、記日記的習慣,積累作文的原始材料。其次,讓小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引導在生活尋找作文的材料,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真實的情感源于小學生的生活,是他們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最能打動人心,從而避免作文的空洞和無病呻吟。
1.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適時指導。小學生的感知能力并沒完全打開,教師講課本與實際生活融合起來傳授知識極其關鍵。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教師能夠把書中的教材當成優(yōu)秀的文章,帶領小學生借助認真地閱讀、仔細地分析,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文章的構思框架。在低年級教學中,可以要求小學生通過仿造句子的方式去寫作,慢慢了解寫作的方式。另一方面,通過小學生對實際生活的領悟,引領小學生去模仿練習寫作。如現(xiàn)在的小學生在課余都會看看電視、看看電影來放松娛樂,但多數(shù)同學都是抱著娛樂、消遣的態(tài)度觀看,教師可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選取適當?shù)碾娨暬螂娪埃屝W生觀看。然后組織小學生圍繞電視或電影中的人物形象、結構線索、中心思想等進行討論,指導小學生從中學習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2.快樂地展示心靈。小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是因為沒有愛好的文章,表達方式空洞,要傳達的內(nèi)容與情節(jié)用言語組織不起來。在寫作教學里,教師得指引小學生把他們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與感覺到的轉(zhuǎn)化成寫作的素材來處理,在寫作的過程里感受到寫作的趣味性與藝術性,把“寫要求”變成“要求寫”,帶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快樂作文的思想,體現(xiàn)在帶動小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小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發(fā)自內(nèi)心的文章必定是具備獨特性的,關鍵在于學生的想法與創(chuàng)新,得放開小學生的思維,這樣他們才可以有更多的靈感火花。偉大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好的作文是小學生的心靈感應。”成功的作文是打開小學生心靈的一扇窗戶,通過這扇窗戶可以看到小學生真實的內(nèi)心和生命活動狀態(tài)。如舉辦故事會、主題活動來再現(xiàn)生活場景,營造特定的作文情景,讓小學生行走在時空的隧道,如入其境。
3.快樂地分享真情。快樂作文的一大關鍵是快樂地分享真情實感,打造一個全面性檢測模式是很有需要的,老師必須了解小學生的寫作特點,注重寫作能力提升的同時不要抹殺孩子們的寫作積極性,產(chǎn)生進步的同時給予勉勵,對于進步緩慢的學生也給予包容和支持,逐漸將他們領到熱愛寫作這條道路上來。小學生有了對作文的興趣,才能挖掘自身的潛能,發(fā)揮寫作的主動性達到下筆為文,情動于衷,佳作自成。總之,快樂作文能打開小學生的心靈世界,小學生能快樂地表達生活,能體會到一種自由和快樂,憑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圍的事物信心十足地傳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好事物的頌揚。
內(nèi)心感受是生活體會的果實,有著全方面的生活體會,必定會產(chǎn)生各種情緒與感覺的真情作文,情感寫作得將重點放在生活感受上來,就此激起小學生參與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yǎng)出濃厚的寫作興趣,寫出小學生特有的童真與童趣。
快樂作文,在寫作中體會到生活的快樂,寫作的快樂,這就是所有師生都在尋找與打造的。處在課程革新的大環(huán)境中,處在教育一線崗位的教師要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調(diào)動小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視作文為樂事。唯有如此,才會有新鮮活潑、個性突出、思想豐富的作文涌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