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委黨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長期以來,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很多,很多高校也有自己比較成熟的做法。高校應該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先導地位,壓緊壓實責任,牢牢把握主導權、主動權,扎實做好各項工作。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的頒布,給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調查研究,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的路徑:
一是要重視“制度管”,夯實制度設計,以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日常行為文明和文化素養為重點,以制度建設為保障,通過抓教風帶學風、抓科研強學風、抓管理促學風、抓服務導學風、抓載體蘊學風、抓考風嚴學風、抓氛圍濃學風,聚合資源,構建齊抓共管、合力育人的長效機制;二是要抓好“日常管”,通過調研了解到,高校堅持“三早兩晚兩室”為重點的學生日常行為的嚴格管理,運用管理信息化手段,在易班+云上學工信息平臺上,自主研發建立了考勤管理、安全預警、公告提醒、宿舍評比、班級管理、志愿服務管理等工作系統,對學生校園活動、安全預警、內務衛生、班風學風、誠信守紀等情況進行數據跟蹤管理,以數據考核記錄成長軌跡,強化學生律已守信、修身鑄魂的行為自覺,這是非常有效的舉措;三要強化“自己管”,學生工作部門要依托學生學生工作平臺,積極發揮學生會、學生自律管理委員會、學生志愿者動能性,參與校園日常安全維穩、預防突發群體事件、重大集體活動執勤、校園環境維護等活動。
要按照“品格上:信仰堅定、堅韌執著、責任擔當;知識上:基礎扎實、專業突出、視野寬廣;能力上:能做、會管、善謀”的人才綜合素質要求,根據生源結構的實際,遵循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學生專業能力和品格形成規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的客觀需求,依托于高校已有的系統支撐,推進“入學啟航、成長導航、成才遠航”教育,為同學們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打下良好基礎;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通過線上線下的交流指導,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為“成才遠航”做好能力上、心理上的準備,充滿自信去迎接考研、創業、就業的挑戰,實現“相伴成長、助力成才、琢玉成器”工作目標。
高校要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通過做好傳統體育賽事、以體育文化周為抓手創新體育育人載體,引導學生增強健康意識,促進學生體質提升。要用好各種陣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要深入社區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公民道德意識與社會責任擔當;要設計好第二課堂活動,通過幫助學生樹立感恩意識、生態文明意識,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為成長成才奠定基礎;同時,高校應根據大學生心理特點、發展規律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需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專業力量,建立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通過完善心理咨詢中心職能,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狀態監測為一體的工作體系和學校、學院、班、寢室四級心理防護和預警體系。
高校要用好一站式學生服務中心和學生成長指導中心,以“圍繞學生發展、關照學生成長、服務學生成才”為總要求,以學生滿意作為工作標準,充分聚合學校各種育人要素的作用,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努力實現由“方便管理者”向“方便學生”轉變,要努力實現學生服務事項一站式辦理,學生成長困惑一站解答。要在后勤管理、宿舍管理、物業管理、食堂管理、安全管理、事務服務、早鍛煉管理等學生矛盾易發高發的重點工作中努力達到了服務學生零投訴水平,把這些部門的老師甚至是物業公司的阿姨打造成為學生的“不上講臺的老師”,切實做到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落實同步、和諧共處,為學生成長成才發展保駕護航。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資助育人體系,建立以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學院資助工作人員、班級資助員的三級聯動工作隊伍在高校制定的資助育人計劃中有序推進工作。同時,資助育人要建立長效考核機制,要把資助育人工作納入學院年度目標考評中,確保資助育人工作的制度化、長效化,使之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資助工作要積極思考信息化推動,線上線下開展育人工作,通過組織資助宣傳教育活動、誠信教育活動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激發貧困學生感恩社會奮力拼搏的激情,凸顯新時代資助育人的新效果。
五措并舉、多方聯動,“管、教、引、服、助”育人工作的協同推進,是進一步提升高校“三全育人”思政工作質量的有效路徑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