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亮
石阡縣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小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對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貫穿數學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優化數學概念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都有極其重要作用。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要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獨到的見解,獨特的發現和特別的做法,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例如在各年紀的應用題教學時,教師應盡量提倡學生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另外,在練習題的設計中,應盡量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出現的純數學型的封閉式習題,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限制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現代小學課堂教學中的習題,則可設計答案不唯一,不確定的題目,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小學時期數學概念的特點其他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簡單的歸納:第一個就是其呈現形式上的特點。由于小學數學是一個引導學生入門的時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現方式上也會顯得更為多樣化,像是最初采用圖畫的方式,再到后來的描述方式,最后還有定義式等等。第二個特點就是直觀性較強。一般來說數學概念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其抽象性與概括性,但我們在進行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時,就會發現小學數學概念通常都會定義得比較直觀,比較形象具體,基本都是以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為起點來進行設計的。第三個特點是教學階段性較強。小學時期的教學會受到很多客觀原因的局限,從而導致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所講解的數學知識也會存在極強的階段性。比方說在低年級時,孩子們的理解能力與認識能力還尚未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對于很多抽象性的知識很難理解,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就只能通過分階段逐步滲透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小數數學中有些概念比較相似,使得學生在記憶過程中容易出現混淆情況。根據數學概念的這一特點,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比較分析的方式,幫助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區分,加以明確,并幫助其完成更多數學概念和知識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比如說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列表格的方式總結出概念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如下表所示的就是整除和除盡的概念:利用列表格進行分析對比的方式即可幫助學生準確了解各數學概念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而避免其出現概念混淆等情況。不僅如此,在教學的最后,教師也可以通過要求學生畫樹狀圖的方式,將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內容以及數學概念等進行總結和梳理,以此幫助學生更加清晰、準確地完成概念知識的學習與記憶。
在對概念進行初步感知,并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看似淺顯的知識進行深層的提煉,即給概念下定義。此處教學的重點是用精練的語言歸納概括出概念的實質。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斷完善結論,從而得出精準、嚴密的數學概念。在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長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站在科學家的角度對周長進行定義,然后談談自己的認識與理解,力求精練準確。在討論交流后,有的學生認為“繞圖形一周的線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對于這一說法立刻有學生提出了不同意見:“線是圖形,而周長是長度,應改為‘繞圖形一周的線的長度是這個圖形的周長。”我充分肯定了后者的看法,強調周長涉及的是一個數量,且不可將量與形等同起來。還有的學生由畫圖得出一個封閉圖形,因此認為“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這個圖形的周長”。由此可見,學生完全可以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給概念下定義,這比教師直接給出定義要好得多。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愛動、好奇心強這些天性,適時組織學生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實踐活動中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自主獲取新知,體驗探索樂趣。而在教學中,有不少老師因為擔心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太耽誤時間而省去這一環節,殊不知學生沒有充分感知和親身體驗,對概念的理解只是表層,很快遺忘,使后續的學習受到了很大影響。如:在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時,教師給每4 人小組都提供了三個形狀、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師問:“怎樣才能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全班大部分同學的想法是“測量”。這時教師馬上組織大家動手測量。匯報后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都在180°或180°左右。在學生疑惑不解時,教師抓住時機,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底是不是180°”進行再次探究和驗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想出了量、折、撕的方法,最后自己發現了“測量會產生誤差,其實無論哪種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都是180°”這一結論。通過實踐操作,學生自主構建新知,不但印象深刻,還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考慮到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一方面還要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數學概念的特點和要求,整體把握數學概念體系,為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