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福田鎮中心學校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學習上的知識探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積極的參與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課堂教育。
授課者在該科授課中采用小組協作的手法,能夠使學生自主求知能力增加,對學生求知路徑的選擇也有積極作用。在授課實際中,學生協作探究慣性不夠,因而,在課堂中的小組協作環節學生的參與度低。在小組協作學習的模式中,知識獲取能力強的學生在其中的主角性強,知識儲備不足的學生大多處在聽大于說的位置,這些學生在小組討論環節極少闡述想法,這導致這些學生學習合作性降低。由于在小組協作討論中,這些學生只接受別人的闡述,導致該教學手法起反作用,降低了該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率,讓其迷失自我。學生對數學協作小組的參與性不高是該方法進行的障礙。
授課人員對該方法的使用可以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率,同時也是學生一種高效的知識獲取手段。可是在該教學手法的日常實踐中出現了該授課途徑形式化的弊病。例如,在授課中,授課者在引導學生找尋例題解法的過程中,學生通常給予簡化答案,然后被教師搜集。小組協作應討論差異性問題解決路徑,不該淪為單一形式化模式,對授課產生負面效果。
學生知識獲取主動度對小組協作授課法有決定作用。在實際授課中,學生自發進行小組協作求知的頻率小,大多處于被動狀態。只有在授課者提出討論要求后,學生才會敷衍進行,在課后環節中,很難見到學生采用該模式獲取知識。小學數學小組協作主動性差,該教學法所期望效果未達到。
受陳舊應試理念的影響,小學數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率極低,應試壓力是使學生學習自主度不高,常在被動位置進行知識獲取,長時間會使學生數學興趣度降低,學生也會對自己缺乏科學定位。采用小組合作手法之后,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對自己科學定位,了解不足,并及時更正。授課者進行分組時,要以學生近似度為切入點。在小組中,授課人員要根據學生性格安排契合度高的工作。例如,在四年級數學統計一課授課中,授課人員要安排知識獲取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另外再對記錄員、匯報員等職位進行安排。小組長在小組討論中嚴格把控授課者要求方向,記錄員記錄好對樹苗統計值。差異性分工會使學生特點最大化,進而提升小組協作度。
授課人員在授課中采取相應情景制定使學生精力集中,提升學生對課堂的熱情度。授課者根據授課內容制定契合度高的情景極為必要。授課人員在該情景下引導學生采用小組討論模式進行自主知識獲取,學生會對討論問題的興趣度增加,也可使學生對所獲知識印象加深。在該方法使用前,授課者要根據授課內容創立契合度高的場景,該場景應盡力生活化,消除學生陌生感。例如,在三角形一課講解中,教師在課堂開端就要提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時三角形的問題,并且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搜索,在授課結束前,授課人員組織各組進行匯報。
數學知識枯燥性較強,授課人員在對其進行知識傳輸中,常會遇見學生動力喪失等問題。此時,授課者要采取樂趣教學手段來脫離。競爭模式應優先被選擇。授課人員在授課中可以加設小組競賽環節,在該模式下,各小組成員積極度增加,能增加小組問題討論高效性。在授課結束后,授課者要表揚獲勝小組,給失利小組也要打氣。在該模式的實踐中,授課人員要把控好程度,避免尷尬。例如,在路程、時間與速度一課講解時,授課者在對三類問題講解后,對學生合理分組,讓各組協同討論授課人員布置思考題,討論后向授課者匯報,授課者根據標準判定答案是否正確,并為小組積分,授課結束前,統計各組積分,宣布成績。
在小組協同知識獲取中,學生肯定會遇阻礙。為了能使小組協同授課法不遇阻礙,授課者要時時跟進各小組動態,在其遇難點時及指導。在該方法開始之前,授課人員要根據授課內容,為小組制定協同方向,并在課中精確跟進。采用該方法,會拉近師生間距離,使師生溝通度增加。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小學數學授課中的應用,提升了課堂有效度,也使學生的知識獲取自主性提高。授課人員在授課中要提升合作學習地位,采用合作教學法,使學生協同獲取知識能力增加,并在與他人比對中發現不足,為自己科學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