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珍
浙江省永嘉縣橋下鎮中學
分層遞進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后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分層遞進教學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每一節課內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清道理: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化。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堅持尊重學生,師生磋商,動態分層的原則。應該向學生宣布分層方案的設計,講清分層的目的和意義,以統一師生認識;指導每位學生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通過學生自我評估,完全由學生自己自愿選擇適應自己的層次;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自愿選擇的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作個別調整之后,公布分層結果。這樣使部分學生既分到了合適的層次上,又保留了“臉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傷害,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分層教學中應遵循下列原則:
①水平相近原則:在分層時應將學習狀況相近的學生歸為“同一層”;②差別模糊原則:分層是動態的、可變的,有進步的可以“升級”,退步的應“轉級”,且分層結果不予公布;③感受成功原則:在制定各層次教學目標、方法、練習、作業時,應使學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蘋果為宜,在分層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④零整分合原則:教學內容的合與分,對學生的“放”與“扶”,以及課外的分層輔導都應遵守這個原則;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按課程標準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依上、中、下按3:5:2 的比例分為A、B、C 三個層次:A 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教材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 層、C 層的難點,與C 層學生結成學習伙伴;B 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教材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A 層同學請教;C 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A 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教材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
在編排座位時,最好四個人(1 個A 層、2 個B 層、1 個C 層)為一個學習小組,便于討論、輔導、交流、提高、競賽,體現群體中的“優勢互補”。注意分組是相對的,并非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學習后,由學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變化情況,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作必要的層次間的升降調整,激勵學生上進,最終達到C 層逐步解體,A、B 層不斷壯大的目的。
分層次備課是搞好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應在吃透教材、大綱的情況下,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設計好分層次教學的全過程。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于共同目標,哪些屬于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還應有具體的要求,如對A 層的學生要設計些靈活性和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求學生能深刻理解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B 層的學生設計的問題應有點難度,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發展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對C 層的學生應多給予指導,設計的問題可簡單些,梯度緩一點,能掌握主要的知識,學習基本的方法,培養基本的能力。
分層練習是分層教學的核心環節,其意義在于強化各層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反饋、矯正,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把所理解的知識通過分層練習轉化成技能,反饋教學信息,對各層學生進行補償評價和發展訓練,達到逐層落實目標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在備課時,針對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精心設計編排課堂練習,或重組教材中的練習,或重新選編不同層次的練習,在選編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時,必須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勵個體發展的原則。通俗點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在保證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習題綜合與技巧分三個層次。
測試是檢驗一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們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盡世界上的萬物,同樣我們也不能用同樣的要求、標準去衡量每一個學生。在試題編制中,我們依據教學目標,把測試題可以分基礎題和分層題,其中每份測試卷中基礎題占80 分,層次題20 分,可完成本層次題也可完成高一層次題,若完成高一層的測試題,則該部分得分加倍。
在對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中,學生的心理個性得到良性發展,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分層教學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了,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總之,實施分層教學雖然有一些困難,但不能否認分層教學充分利用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內在的需求,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了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