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艷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大若巖鎮中心小學
人的一生,是應該時刻都在學習的一生。在小學階段是最重要的,因為在這個學習階段,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探究問題的耐心對以后的學習乃至生活都顯得至關重要。了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增加小學生的知識庫,還可以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找到很多捷徑。根據我對目前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觀察,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體系還不夠完善,良好的滲透方式,可以讓學習語文變得更方便,更快得提升學生自身的語文修養,更好得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小學階段,大部分的學生認為學習語文只需要將語文課本上的知識簡單地記憶、背誦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與推進,教育部對課程改革的要求越來越高,有關語文課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學生只有加大對課外優秀文學書籍的閱讀,充分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順應當前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小學生閱讀課外優秀文學書籍,不僅積累了寫作素材,提高了寫作能力,也提升了知識涵養。除此之外,小學生對課外知識的學習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從而為今后小學生查閱與語文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料提供了巨大的幫助。因此,加強對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與學習,有利于加強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入鉆研和有效利用。
在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的大部分內容來源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具體表現為:小學課本中所學的漢字、古詩詞、古文、名言警句、神話寓言故事等內容。這些都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中,無論是漢字、古詩詞或古文言文,還是對聯言語等,都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查找到其存在的根源。因此,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了解傳統文化,也可以幫助其利用掌握的課外知識解決在語文課堂上所遇到的問題,從而使語文教學更有效,使學生的知識積累更深厚。
古詩詞體現了古人豐富的文化知識與涵養。筆者認為,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古詩詞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中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作詩也會吟。”因此,加強學生對經典古詩詞的誦讀及學習是十分必要的,誦讀可以是課前三分鐘的專門誦讀,也可以是課外的無意誦讀,還可以是放學路上的集體誦讀。在誦讀經典古詩詞的過程中,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也可以使學生領略到傳統文化所帶來的獨特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受身心發展的限制,對一些文字所傳達的意思與感情很難理解,為了能夠讓小學生直觀地理解和學習知識,在一些小學語文教材中穿插了許多圖畫資源。因此,老師可以圖文結合,讓學生品讀古詩詞。先前,小學生學習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主要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自己根本無法理解其所要表達的內容,然而在古詩詞內容中穿插相應的圖畫,可以使學生從這些圖畫資源中感受到詩詞所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及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知識涵養。可以利用插圖,層層剖析,句句渲染,讓學生很好地領會古詩詞所表達的中心內容和思想感情。
加大學生對課外優秀文學書籍的閱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滲透。閱讀課外優秀文學書籍,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的精髓,能在積累習作素材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因此,在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課外優秀文學書籍的推薦及閱讀指導,從而增強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激發學生積極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興趣。
在小學教育階段,應該提倡以學生的學代替教師的教。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能夠在課堂上講解知識,也能夠教會學生如何去自主學習。小學生受身心發展的限制,對事物沒有很好的專注力、判斷力及自控能力,需要借助老師對傳統文化及語文知識的講解,來潛移默化地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并使學生認清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需要教師和學生突破課本的限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傳統文化交流會中。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每周專門抽出一節課,開設一個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其中以學生的介紹和講解為主要活動內容,以老師的引領和倡導為主要促手段。傳統文化交流會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專門了解傳統文化的大平臺,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更加豐富的知識營養,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