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原縣麥洼鄉小學校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學生也好老師也好總之付出了什么就必有相應的結果,在小學階段藏語文教學對于年幼的眾多學生來說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困難,而解決這一困難的艱巨任務卻落到了藏語文教師們的肩上,如今的社會已發展成為一個信息技術極其發達、人們生活水平較高、逐步趨向教育現代化的新社會,就在這樣一個新型的環境條件下為了實現小學藏語文教學的優化,藏語文教師對教材內容和計算機應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各方面需要達到一個較為熟練的程度,只有如此才能使得藏語文教學的效益更加明顯、更為理想。
依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首先就是要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誘導學生發揮其最大潛能。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重在激發學生興趣,所以教師必須要始終關注營造一個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要使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相容,平時多關心和愛護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不僅僅是師長,更是和藹可親的,是可以交心的朋友,從而構建亦師亦友的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1]。一般情況下,上課半小時以后,一些學生因為端坐時間較長,感覺不太舒服,導致精力的分散和課堂效率的下滑。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會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站起來模仿一個動作,齊誦一句口號,分組朗讀一組對話等。比如教師發現有一個學生似乎有點不耐煩,就可以急中生智地請他上臺表演一個節目,課文中描寫老鷹飛翔的一連串動作,就可以配音朗讀,讓他依次表演,學生的精彩表演贏得聽課師生的熱烈掌聲。就這樣仿佛一個隨意的安排,整個課堂就產生了新的亮點。
在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在教學中主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那些考點,直接把知識灌輸給學生,更加關注考試的分數,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喊出了很多年,但實際的成效還是比較有限的,當前還有是很多藏族地區學校仍是“以成績論英雄”,根據學生的考試分數來考核教師的業績,更為關注學校的升學率,這樣的學習壓力使得學生沒有了學習興趣,整個課堂家鄉也變得枯燥和單調。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小學藏語文教師必須想方設法的去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進行主動學習。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教學設備也基本上得到了普及,所以對于藏區的課堂教學需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改變學生視野狹窄的問題,讓學生們感受到西藏和國家發生的變化,這可以使得學生主動學習,自覺學習和傳承藏文化[2]。比如在學習藏文三十個輔音字母和四個元音字母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的形式,將其穿插融入到視頻中,從而讓學生生動形象的進行學習。再比如對于一些寫景色的課文的講解,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藏族的一些民族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等,對于一些寫景色的課文的講解,這樣學生沉浸在美妙的樂曲中進行學習,對于一些美麗景色的認識也會更為深刻,激發出強烈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就是依靠教材或者各種練習冊來開展,拘泥于一種固定不變的程式,整個課堂教學顯得封閉和狹小,學生的眼界也就僅僅局限于書本上,整個課堂顯得很模式化,課堂氛圍很壓抑。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藏語文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設計要變得靈動活潑,而且不能死板地圍繞預定的教案進行,要在師生中進行即興創造,把教學延伸到生活及社會的更廣闊領域中,在生活中去學習,通社會實踐學習知識和能力。藏語文有著很強的人文性特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更多的藏族文化融入進來,把學生身邊的一些事情引入,這樣當學生們發現學習藏語文知識是非常有價值的時候,必然會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并且樂于分享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整個課堂就會立刻活躍起來。另外,教師在講課時還應該注重融入自己的情感,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法,講解的要繪聲繪色,要深入挖掘課文中的深厚情感,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喚醒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從而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3]。
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4]。合作學習把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主體地位會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學習,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同時還要投入到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通過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更加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師生的平等交流,學生之間也可以充分的討論學習,自主獲取知識,有助于創建學習型課堂。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作為一名小學藏語文教師,要樹立大的教學觀,要轉變教學觀念,靈活執教,從教材內容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藏語文素養,這樣才能真正優化課堂教學質量,也能推動藏民族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