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縣巽宅鎮中心小學
小學音樂課堂的開設,對于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多方面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沒有重視音樂課的重要性,沒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更加重視音樂教學的開展,要革新教學理念,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更為豐富的教學方式你方法,這樣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真正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塑造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操。
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教育的成功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所以,在小學音樂日常教學中,我們需要積極創設一種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感覺到音樂學習的輕松愉悅,從而使得學生處于積極地學習情感狀態中,營造有效學習氛圍。并且,科技的發達讓學生們逐步有了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在音樂課堂中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贊同和認可,作為教師我們也需要把握住這點,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小學音樂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在教學《小小雨點》一課時,筆者和學生們一起做起了課堂游戲。我則扮演起一粒“種子”,學生們則扮演一個個“小雨點”,通過師生之間的握手進行“澆灌”。此時的學生都感到和老師能在一起玩游戲都顯得十分開心。我也是不是地向學生們投向一個贊美的眼神,表揚的話語。隨后在進行本歌曲的教學時,學生們學習的都很認真,每個人都在高聲歌唱,唱出了他們這個年紀應有的活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可以說是讓我們“老生常談”了,但事實也是如此,學生對音樂課程表現出興趣,那么本節課的教學質量就是很高,這是事實我們無法反駁。但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探討。音樂課程最多的元素就是歌曲、音符,我們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學習目光,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引入音樂知識的學習領域,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放學歌》一課的時候,筆者將教學課堂從教師轉換到的學校的操場上,并拿來跳繩和學生們一起跳繩、一起唱歌、一起學習。學生們被領到草場上時還滿臉困惑,當筆者拿出跳繩時,他們一個個歡呼雀躍,表現出巨大的興趣,很快融入到了音樂課堂的游戲當中。在跳繩過程中,筆者將本節課的歌曲教給了同學們,他們一邊跳繩,一邊唱歌,學習的十分快速,學得慢的同學讓學得快的學生一起主動聯系,整個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
小學生尚處于形象化思維的階段,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將那些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進行直接講解,學生在理解和接受的過程中會有較大難度,無法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符合學生思維特征的教學方式,注重開展直觀教學,這可以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幫助學生輕松的學習知識,并且也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基本樂器認識”內容的教學中,以往教師只是為學生直接介紹弦樂器和打擊樂器的專業知識,然后學生們對其缺少認識,對老師的講解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學就必須要運用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方式,比如在為學生介紹碰鈴這個打擊樂器的時候,不能只是告訴學生這是一種民族樂器,現狀是什么樣的,有著什么樣的特殊的音色和音域等,應該真正地為學生展示出這件樂器,讓學生真正的拿到手里,細心的觀察,自主演奏出美妙的聲音,這樣學生能夠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當然,受到教學資源的限制,不可能每次都是用實物進行直觀教學,教師在教學要始終關注學生這種形象化思維的特點,善于運用多媒體等各種手段讓學生形成直觀形象的認識,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音樂教學實質最終還是需要落實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音樂知識,寓情于景,寓知于歌,從而保證知識的有效掌握。那么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呢?筆者認為,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保證音樂教學的高效和保質:
1.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不可偏移教學目標;
2.課堂教學知識量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如實制定,讓學生學習不再有負擔感;
3.各種靈活方法的選擇,不只是上文所提到的音樂游戲還有音樂視頻,我們需要在課堂中組織多種音樂活動,比如歌唱比賽、音樂故事分享等等;
4.教學內容要切合教材大綱,但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有效延伸,幫助學生擴大音樂知識儲量。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時代的要求、是社會的要求、是學科自身發展的要求,我們需要把音樂課堂教學變成一個真實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就需要脫掉“教唱歌,做游戲”的帽子,讓學生逐步掌握各類音樂知識,提高他們的音樂學科素養,透過這些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畢竟“音樂是國際統一語言”。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繼續努力,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