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生產托管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蓬勃發展。與其他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給主體相比較,農民合作社具有覆蓋農戶廣泛、服務方式靈活、服務內容針對性強、服務鏈條長等優勢,因而逐步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中最為活躍的主體。通俗地理解,合作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包括專業性和菜單式兩種主要類型。專業性服務是指農民合作社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為廣大小規模農戶提供特定的服務,如農機合作社利用其農機設備為農戶提供專業性的耕作、水肥一體、統防統治等服務。其特點是服務內容相對單一,但服務對象范圍廣泛,在某些農業生產的特定環節服務水平較高。菜單式服務是農民合作社為農戶提供從種到收的一攬子農業社會化服務,由接受服務的農戶根據其需求從合作社提供的服務菜單中選擇服務內容并與合作社簽訂服務合同。其特點是服務內容更為廣泛,與農戶的需求聯結更為密切,因此更容易得到農戶尤其是合作社成員的歡迎。其實,越來越多的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是以專業性為起點,逐步拓展服務范圍,從單一服務轉向多元性綜合服務,服務對象也從成員延伸到了非成員。從某個角度看,農業社會化服務正在成為合作社的主要業務。
那么,如何提高合作社的菜單式社會化服務水平呢?
第一,拿手菜是什么?對農戶而言,可以選擇的服務主體越來越多,合作社要想獲得更多的服務業務,就必須瞄準農戶的服務需求,從服務設施改善、服務隊伍的能力提升、服務技術的現代化等方面著手,為農戶提供更具特色化的服務。例如,貴州湄潭的落花屯茶葉合作社為成員提供機械采茶、茶園開溝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服務,在解決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與勞動力轉移就業形成的矛盾,茶葉分散生產和統一質量標準的矛盾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特色,得到成員的積極響應。
第二,菜的品類有多少?不論是服務主體還是服務對象,都期望降低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交易費用。服務的類別越多,對農業生產各環節的覆蓋度越高,就越容易得到農戶的服務訂單。所以,合作社應當根據能力和條件,不斷拓展服務內容。
第三,客人是誰?也就是為誰服務的問題。對合作社而言,應當首先滿足成員的服務需求,力爭實現成員的共同利益。如果可能,通過章程約定的程序,將能夠持續利用合作社服務的農戶吸納為成員,更能夠提升合作社對小農戶的凝聚力。對非成員服務是合作社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方式,因而需要不斷擴展服務對象以獲得更多的服務市場份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成員的服務和對非成員的服務應當依法分別記賬,對成員的服務堅持不盈利原則,對非成員的服務則可以采用市場機制確定服務收費標準。合作社社會化服務形成的收益,在扣除成本、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后的剩余部分,應當按照成員對合作社服務的利用比例返還于成員。
第四,客人最滿意的菜品是什么?基于合作社滿足全體成員共同利益訴求的目標,農業社會化服務應當緊密圍繞成員對合作社的服務需求。在合作社對成員提供服務時,應當隨時征詢成員意愿,并隨時調整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內容和方式。隨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發展,服務主體之間會圍繞著區域和產業形成競爭態勢,合作社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過程中的競爭優勢可以從兩個方面體現:一是基于合作社與成員之間的多元化凝聚關系,以合作社的組織和制度優勢獲取服務機會;二是從專業性和可持續性角度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獨特性。
第五,客人最不滿意的菜品是什么?作為以服務成員為導向的合作社,如果其成員生產過程中諸多環節的服務委托給合作社以外的其他主體,表明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是相對薄弱的。例如,在一個柑橘合作社中,可以為成員提供品種更新、生產資料統一購買、病蟲害統一防治、疏花疏果、剪枝、貯藏和運輸以及果品銷售等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但成員在上述某些關鍵環節上寧可選擇其他服務主體,而不是選擇其作為成員的合作社,說明合作社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或者是服務費用,或者是服務內容,與其他服務主體之間在競爭過程中存在某些需要改進的短板,合作社因此可以發現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的弱項并進而找到改進的方向。
第六,客人對菜品滿意度的評價依據是什么?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對象的合作社成員,如果對合作社提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滿意,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進行評價的?是源于合作社的服務內容不能涵蓋成員的全產業鏈的服務需求,合作社提供服務的成本過高,對成員服務的質量過低,還是源于合作社社會化服務業務的收益在成員間沒有公平分享?實踐中,總有成員拒絕合作社提供的全部或者部分服務,從一定角度看該種拒絕是合作社滿足成員服務需求方面的弱勢,也是合作社戰略調整的重要依據。為此,合作社應當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自我測評體系,不僅僅考察成員對合作社提供的各項服務的滿意度,而是需要挖掘成員不滿意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的改進是提高合作社對成員凝聚力的關鍵。
第七,要提高客人對菜品的滿意度,合作社能否承擔更高的投入成本?最大限度滿足成員對合作社的服務需求,是合作社應當始終追求的目標,也是合作社法規定的合作社的基本原則之一。但是,這里的最大限度,與合作社的服務能力有關,而提升服務能力意味著更高的成本投入。例如,合作社的農機服務水平的提升,意味著合作社需要購買更多的農機設備;合作社的農產品加工服務水平的提升,依賴著更多的成員出資或者合作社更好的融資能力;合作社以土地托管方式服務更多農戶,需要有強大的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土地托管隊伍建設投入。成員對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滿意度標志著合作社的服務水平,而合作社服務水平取決于服務能力,服務能力又取決于合作社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要素、技術、人力資本等的投入規模。由于合作社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對成員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也必然存在差異性,合作社應當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以提高市場適應能力、內部機制完善以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對外投資以提高資本積累能力、三產融合以提高經營效率等方式,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為成員提供更廣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總之,合作社作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給主體,應當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
第八,要提高客人對菜品的滿意度,合作社的出資成員是否會支持?客觀上講,我國的農民合作社并沒有充分體現所有者、控制者和使用者的統一,成員角色分離是當前合作社發展中的普遍樣態。合作社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實現成員共同利益的基本要求,但成員異質性結構下會形成在同一合作社內部服務提供者和服務利用者權利義務關系的沖突,從利用者角度看,期待合作社提供優質、廉價、多元的服務;從所有者的角度看,期望合作社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業務有更多的收益回報。由于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對象首先而且必須是合作社的成員,投資成員的更高的服務利潤追求與小規模農戶成員的服務低成本需求之間會存在矛盾。另外,合作社法明確要求合作社對成員的服務和非成員的服務應當分別核算,但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對非成員的服務,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合作社服務成員的宗旨,法律與政策對合作社的對外服務的容忍度會影響到政策對合作社的支持力度。為此,合作社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應當兼顧對成員服務的公益性目標與對非成員服務的盈利性目標,在滿足小規模農戶成員服務需求的同時,盡量滿足投資者成員的利益回報需求。

貴州湄潭落花屯茶葉合作社的茶葉基地
第九,如何減少客人對菜品質量的抱怨?這一問題的核心是合作社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標準。菜單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歸根結底是成員與合作社之間的委托合同關系,合作社根據約定的服務事項為成員提供服務,成員支付相關的服務費用。但由于農業生產的特殊性,關于服務質量問題不免會產生爭議。應該如何避免和減少這些爭議?例如,在全程托管服務中,合作社為吸引成員接受服務會做出農業生產資料質量、聯耕聯種的技術標準、產品產量等方面的承諾,但最終影響到上述承諾的因素既可能源于合作社的合同義務履行不當,也可能源于自然災害、疫病、市場、政策等合作社不可控制的因素。這種情況下,作為服務供給主體的合作社與接受服務的對象之間就可能發生糾紛。因此,在農民合作社提供菜單式農業社會化服務時,需要首先通過制定服務規范、培訓服務人員、完善服務機制等措施,提高服務質量的可控性,減少與服務對象之間就服務質量可能發生糾紛的機會。
第十,如何化解與客人之間在菜品質量和價格上的矛盾?也就是如何防范和處理農業社會化服務過程中的糾紛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在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方面已經有很好的實踐,如確定農業社會化資質或者服務主體名錄、推薦農業社會化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制定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以及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糾紛解決機制等。這些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當然,協商、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糾紛解決機制,也應當在化解農業社會化服務矛盾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