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步沖

只要支付大約4000美元,就能乘坐“序曲”,在五個小時之內從東京飛抵洛杉磯。
一些新銳航空飛行器制造企業和航空公司,正在籌劃一種更快捷,更舒適的全新的航旅出行方式。說不定,等疫情結束后不久,我們再次出行時,就能體驗到它。
這種全新的出行方式,就是超音速客機。來自美國科羅拉多的航空初創企業Boom Supersonic于近日宣布,明年1月7日,它將正式推出的單座超音速原型機XB-1,并將在年內試飛。
XB-1的最高速度設置為2.2馬赫(音速的2.2倍),航程超過1900公里,采用3臺通用電氣公司出品的 J85-15引擎。公司創始人布萊克·紹爾(Blake Scholl)宣稱,如果XB-1試飛成功,那么公司下一步計劃就是建造以XB-1為藍本的大型超音速客機“序曲”(Overture)。
序曲機長51米,翼展18米,最大載客量大約為55名,最大航程8800公里,時速同樣為2.2馬赫,整體客艙皆以商務艙標準建造,預計在2030年投入使用。“更少的乘客,更舒適的環境,更短的飛行時間是不是令人興奮!”紹爾表示。
當然,超音速客機并不是一個時髦的新發明,它曾經短暫出現在民用航空歷史上:1976年,英法兩國聯合研制的“協和”超音速客機正式投入運營,直至2003年退役。
曾幾何時,“協和”是空中旅行“逼格”的最高境界,它能以2.04倍音速的速度飛行,在3個半小時之內,就能將92~120名乘客從西歐送至美國東海岸。寬敞的空間,考究的裝飾和精致的空中餐食,構筑了它獨特的魅力。
然而,“協和”客機平均往返機票價格為12000美元,是標準航班價格的30倍左右,從而導致需求不足,最終只交付了14架,大多數航班的空座率超過50%。最后,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導致航空燃料價格急劇上漲,使得“協和”更加難以為繼。
2000年7月,法航一架“協和”從巴黎戴高樂機場升空后不久,由于操縱事故不幸墜毀,造成113名乘客罹難,從而為“協和”的棺材敲上了至關重要的一枚釘子。
所以,超音速飛行首先要讓人“付得起”。
和馬斯克的SpaceX一樣,序曲計劃將通過“走量”模式,攤薄運營維護成本,讓價格更加親民。
紹爾宣布,批量生產的序曲,將可以把單機價格降低到2億美元左右,而2億到4億價格區間的中小型民用航空機市場還是藍海,尤其對于需求相對穩定,講求效率和舒適的商務航空來說,市場還有不少潛力可挖。
紹爾盤算,在2030年投入使用后,“序曲”的產量將迅速擴展到1000架左右,規模化的運營,能讓它的票價與當前跨國普通航班商務艙處在同一水平——只要支付大約4000美元,就能乘坐“序曲”,在五個小時之內從東京飛抵洛杉磯。
截至目前,序曲客機已獲得價值60億美元的意向訂單,買家包括維珍集團(10架)和日本航空(20架)。
屆時,也許我們相約旅行的口號就變成了“一起坐飛機出去玩嗎?坐一次能吹一輩子的那種?”
摘編自果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