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子

潰瘍性大腸炎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越富裕的國家患者越多。
導致安倍辭職的“潰瘍性大腸炎”,對于胃腸道普遍不太好的中國中青年來說,并不陌生。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13億中國人中有1.2億腸胃病患者。其中,慢性腸炎以38%的占比高居榜首。
腸炎主要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腸道炎癥,分為急性腸炎和慢性腸炎兩類。最常見的癥狀包括:腹痛、腹瀉 、稀水便或黏液膿血便。
一般的慢性腸炎會導致如廁次數增加,一天幾次或數十次。但安倍的潰瘍性大腸炎還會導致便血,長期、頻繁的便血會使患者出現貧血,嚴重時還會導致休克。
容易被發現的潰瘍性大腸炎卻不好治療,安倍已經不是第一次被這個病拉下馬了。由于安倍,“潰瘍性大腸炎”在日本被人們所熟知,因此,日本人又把這個稱為“安倍大腸炎”。日本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終于還是被潰瘍性大腸炎擊敗。
潰瘍性大腸炎這個曾經少見的疑難疾病,已經隨著亞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師們對該疾病認識的深入,而越來越多 。
安倍曾經的主治醫師日比紀文在《消化》中提到,日本最早研究潰瘍性大腸炎的論文發表于1928年,當時病例數為10人;1973年,全日本的病例數為1000人左右;到了2011年,日本患者超過了13萬人。日本慶應大學提供的數據顯示,潰瘍性大腸炎在日本以每年約1萬人的速度遞增,2015年已達到約17萬人。
目前的研究證據表明自身免疫異常占發病原因的“主導地位”,所以潰瘍性大腸炎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潰瘍性大腸炎與普通的腸道感染不同,屬于“無菌炎癥”,既然無菌又如何激起免疫系統攻擊,引起炎癥呢?
我們的免疫系統不止對細菌、病毒、藥物、癌細胞、一切外來物痛下殺手,也會對不良精神狀態做出響應。如壓力過大、勞累過度時,人體就更容易出現各種炎癥。
隨著當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多人有吃油膩食物解壓的習慣。而飲食油膩又可能是導致潰瘍性大腸炎加重的誘因之一。
潰瘍性大腸炎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越富裕的國家患者越多。2011年美國患潰瘍性大腸炎的患者總數約為50萬人,患病率為1/580(同期的日本患病率為1/978)。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比日本人更油膩。但安倍本人卻是個油膩飲食愛好者,《朝日新聞》曾報道安倍對韓國烤肉的熱愛。
如今,安倍已經與這個疾病相伴50年,很多媒體都在猜測安倍是否已經患上大腸癌。大腸癌不僅是部分潰瘍性大腸炎患者的終點,也是部分治療不及時的普通慢性腸炎患者的終點。
那些壓力山大、餐餐油膩、被“無菌撫養”的年輕人會不會走上安倍大腸炎的道路?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