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摘 要: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污染防治首次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并稱為三大攻堅戰。江蘇省總體經濟形勢在全國占優。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江蘇省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江蘇最突出、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環境問題,拿起新聞監督曝光利器,加大問責力度,形成倒逼機制,三年來,江蘇263環保行動,成為全國污染防治工作的江蘇品牌。
關鍵詞:新聞監督;污染防治;環保行動
中圖分類號:G219.2;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0-00-02
新鮮的空氣、干凈的河水、未被污染的土壤,良好的生態環境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全面小康建設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大量生態環境問題的顯現,人們對生態環境有了更高要求,更高呼聲。
一、用好新聞輿論利器:江蘇263行動讓污染原形畢露
(一)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最艱巨最易被忽視的
煤炭落后產能每年向空中排放多少立方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遠離化學常識的人們可能并不了解。一組數字會讓你倒吸冷氣。徐州市銅山區三堡鎮勝陽村有68家木材企業有小燃煤鍋爐85臺。僅該村小鍋爐每年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近400噸。年復一年,經年累月。我們的大氣遭受到多少污染?被破壞的大氣環境,必定以糟糕的大氣質量還以顏色。[1]
粗放式發展下的環境問題,生態環境問題不斷暴露。在全國范圍內,這些顯現出來的河流污染、大氣污染,只是冰山一角。
(二)堅持問題導向:高規格的強力推進持久戰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思想、推動江蘇綠色發展的具體實踐,2016年底,江蘇省在全國率先提出,全力打贏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攻堅戰,促進全省環境質量盡快明顯好轉。2016年底,一場代號“263”的專項行動在江蘇打響。“263”專項行動主要內容為“兩減六治三提升”,“兩減”是指“減煤炭消耗總量、減落后化工產能”;“六治”是指“治太湖、治生活垃圾、治黑臭河道、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環境隱患”;“三提升”是指“提升生態保護水平、提升執法監管水平、提升經濟調控水平”。全省各級均成立“263”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集中辦公,實體化運行,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黨政“一把手”抓部署、抓協調、抓督辦,各級干部既“掛帥”又“出征”,現場督察、突擊夜查、不定期巡查,以“拔釘子”的韌勁狠抓問題整改。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推進力度前所未有。[2]
二、用好新聞輿論利器:江蘇263行動形成旗幟鮮明、理直氣壯的輿論氛圍
一場保護環境的“人民戰爭”,隨著“263”專項行動的推進愈演愈烈,由黨委政府“搭臺”,省、市、縣三級相繼推出“263在行動”電視監督專欄。2017年,省市縣三級電視臺共播出曝光節目3 484期,通過曝光關停污染企業4 774家,僅《江蘇新時空》就出動記者百余人次,曝光和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600多個。
為發動全社會參與監督,省市縣全部設立“263”舉報熱線,累計受理轉辦投訴線索7 260件。其中,僅在2017年,江蘇省明確設立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專項行動: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實現城市“河道清潔、河水清澈、河岸美麗”,全省三分之一城鄉的黑臭河道都要疏浚一遍;此外還在全省范圍內實施了VOCs(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規范畜禽養殖等環保行動。
三、用好新聞輿論利器:江蘇263行動形成產業升級的導向手段
(一)形成經濟、環保兩手抓的發展方向格局
江蘇263環保行動,劍指當下江蘇最突出、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環境問題開展。曝光違法,并使曝光重心下移,深挖環境問題背后的種種成因,進一步加大問責力度。新聞輿論監督的參與,改變了人們以往對污染的錯誤認知,違規排放廢氣、廢水的罕見數據,造成對大氣、河道的嚴重污染,都讓公眾和企業主瞠目結舌;先污染后治理的嚴重代價,讓人們對生態環境的利弊重新評估;污染后治理的投入和艱難程度,讓人們對生態環境心存敬畏。
(二)形成生產轉型升級的導向手段
1.畜禽養殖:減少廢水直排河道
生豬養殖是菜籃子工程,但農村養殖戶卻因養殖污染、糞便直排河道導致黑臭河道屢遭群眾舉報。如何既保護環境,又發展養殖?在徐州市睢寧縣,養殖戶浦遠超之前在村子里養殖生豬百余頭。像浦進超這樣在村子里禁養區的養殖戶全縣共有220家,其中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有68家。每年糞污排放約為60萬噸。江蘇263環保行動中,針對全國生豬大縣的睢寧縣全縣家庭養殖約6 000多家,徐州市睢寧縣疏堵結合,劃定禁養區、限養區,睢寧縣強力引進五家大的畜禽企業,把小的一家一戶的養殖納入大的規模養殖企業,規范和提升它的糞便廢水環保達標。
2.大運河沿岸:保護南水北調沿線水質
京杭大運河邳州段共有55公里,河面最寬處有2 000多米。邳州市新河鎮網箱養魚戶多達293戶,河道面積占去2/3。近十年來,京杭大運河水質持續退化,環境污染嚴重。省263專項行動啟動后,邳州市經過努力累計清理網箱7 159個,120多萬平方米。同時,邳州市還采用對自行拆除予以補助方式,堵梳結合,全面取締清理民間220多只大型采砂船。為了讓大運河沿岸更加美麗,邳州市全面清理土地,在沿岸55公里規劃種植各類果樹景觀樹達139.5萬平方米。
3.柳新河治理:所有造紙廠關閉
徐州市銅山區柳新河是京杭運河的一級支流,卻因為管理疏漏,水質較差,嚴重影響藺家壩國考斷面的水質穩定達標。20世紀80年代,柳新鎮曾經有10家小造紙鄉鎮企業,柳新河沿岸就有6家。小造紙無力治污,偷排污水,柳新河水質急劇惡化。但到2017年初,仍有欣欣、向陽兩家小造紙。省263專項行動中,發現問題后,銅山區全部關停造紙廠,將沿線近70處生活污水全面收集,并通過大功率加壓泵提升送至污水處理廠。從此,柳新河生活、企業污水單獨運行,不流入河道。此外大力進行柳新河生態修復,如今柳新河正在恢復昔日容顏。
四、用好新聞輿論利器:打造江蘇環保監督宣傳品牌
(一)輿論監督:明確方向,突出重點;上下齊抓形成合力
江蘇省263環保行動緊緊抓住限制水泥、造紙、冶煉等污染產業,并通過全省到各地的減煤減碳、黑臭水體整治、城市垃圾整治、建筑工地污染、電廠脫白、畜禽養殖等重點領域,生態現狀大大改善。由于牽扯地方經濟利益,環保工作并不是輕松的工作,從解決社會認識問題到努力改變各個領域現狀,江蘇各地在全省263專項行動的引領下,梳理問題領域,將問題逐個分解擊破,一大批多年未能解決的問題被被徹底解決。
(二)輿論監督:曝光與總結并重,重在規范引領
在全省263環保行動中,徐州電視臺在《徐州新聞》欄目開辟專欄“263在行動”,以每周3期的形式,通過暗訪、短評等多種手段,展開大量報道。通過區域性的聯防聯控、調整產業結構和優化能源結構,加強“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以及加大公眾參與度,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徐州不斷擦亮生態底色,全力壓降PM2.5指數。在江蘇263環保行動中,各地都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文明改革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顯著下降,PM2.5年均濃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地表水持續向好,土壤環境質量、生態環境狀況等指標在全省改善幅度位居前列,與此同時產業布局不斷調輕調優。
五、結語
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污染防治刻不容緩。作為新聞媒體,要利用新聞監督利器,做好環境污染的監督工作和污染防治的宣傳工作,為污染防治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云,李延喜,馬壯,宋金波.媒體關注、環境規制與企業環保投資[J].南開管理評論,2017,20(6):83-94.
[2]劉德智,楊琨.新聞媒體環保監督視角下環境污染治理演化博弈[J].中國環境管理,2019,11(5):12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