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森
摘 要:伴隨著現當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元媒介以及全新的通訊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轉變,為我國傳統出版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變革。由此,本文以“全媒體時代數字出版市場未來研究”作為重要的研究視角,結合這一行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將其發展現狀當中存在的優勢、缺陷進行分析,并結合發展模式、方向等,為出版行業后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意見,同時也為出版市場發展的未來指明前進的方向。
關鍵詞:全媒體;數字出版市場;未來發展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0-0-02
隨著近些年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在各行各業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特別是對出版行業影響深遠。大量的數字出版物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涌現在市場當中,不僅僅在整個市場當中占據了很大的份額,而且也逐漸轉變了傳統閱讀者的一種閱讀習慣,促使我國出版市場行業實現了全新的變革及發展。
一、全媒體時代中數字出版的基本概況
(一)全媒體數字出版的主要內容
對于“全媒體數字出版”而言,主要是借助于現代新媒體之下的科學技術以及全新媒介方式,在傳播內容以及出版方式上實現了現代化,并將傳統出版中紙質形式與現代化新媒介相融合的電子出版形式結合,凸顯出版市場的“全”與“新”,主要特點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發展上實現了多個行業之間的相互融合,促使出版行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性不斷提升,加快了信息的傳遞和質量;其次,形成多元化的出版模式,各種信息、媒介的融合,促使出版技術與模式變得更加的豐富 。
(二)全媒體背景下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特點
首先,市場所表現出的競爭力不斷增大,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條件,出版的主體也隨著市場的變化產生一定的影響,資源的爭奪與融合,導致內部的競爭力以及競爭方式逐漸多元化和激烈化 。不僅僅如此,出版者也可以選擇不同的平臺和方式來進行出版,傳統出版社與作者之間的關系產生變化,傳統的合作方式被打破。
其次,數字化平臺的搭建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實現讀者與出版者之間的對接,平臺之間的數字出版模式以及形式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尋求更有效的對接方式成了各個出版商不斷探索的重要內容 。
最后,出版的信息傳遞、價值傳遞也表現出多元化 。傳統的出版行業所表現出來的價值主要通過單一的出版社來進行把握,而在現代化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傳統的出版內容難以受到原本單一主體帶來的約束,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而且也受到了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 。
二、全媒體發展背景下數字出版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模糊的定位與版權影響了后期出版行業市場的發展
在61屆的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當中,主辦者曾經針對“怎樣看待數字化出版”展開了調查,從調查的結果當中可以明確看出,受訪者中80%的人認為:數字化的出版形式可以說是出版行業的一次變革,也可以說是一次突破的機會,并不是一次危機 。但是,在后幾年的快速發展過程當中,全新的數字技術與全媒體相融合的發展趨勢之下,數字化出版觀念依舊表現出內容模糊、版權定位不準、思想滯后的情況。在整個媒體市場發展中,受眾所表現出來的關注度成了各個媒介當中所爭搶的資源內容,受眾所在多樣化的傳播媒介和形式當中,開始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一些信息。而面對現代化的全媒體數字出版,所表現的也僅僅只是相同的內容,只不過在不同的媒介當中進行復制、傳播,這樣一種機械化、簡單的傳播形式,難以真正表現出全媒體的特點 。
版權問題同樣是許多數字出版行業當中最重要的探索話題,出版形式的多樣化,促使版權保護非常困難。在國內,許多都來自于互聯網當中的一些數字化出版物,產權大多不被受眾所認可,隨著用戶網絡付費這樣一種學習習慣的淡化,或者受到外界終端技術所帶來的約束,許多創作者在版權保護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之下,對數字媒體望而生畏。而對于出版權而言,在傳統的地方出版社依靠書畫內容、教材資料也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出版壟斷,而網絡出版權卻不具備這樣一種“出版權”,因為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約。
(二)人才的匱乏為數字出版行業帶來很大的約束
數字出版與傳統的出版進行比較,數字出版的整個行業發展最主要就是在技術表現上,針對制作、分銷、版權保護、讀者數據分析等不同內容進行整合。數字化的技術自身在發展上帶來重要的約束,制作與銷售在后期的發行過程當中受到承載設備帶來很大的限制,導致許多數字出版企業過度偏重在技術研發上,同時,在現有的一些數字出版產品當中,屏幕過小或者過重等等,都難以支撐閱讀者的閱讀時間。
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國的全媒體出版產業主要是依托傳統的出版行業內容與資源,難以在后期進行相對獨立的發展,除了整體數字技術在全媒體出版行業發展上不夠完善,而且急需轉變之外,數字化的出版則需要依靠綜合能力較強的技術性人才,并且依托傳統的出版行業當中的一些工作人員,掌握出版專業知識之外,還需要對數字媒體技術進行了解,使之成為幾句復合型的專業化人才。面對這樣一種長期發展的傳統出版行業以及市場中占比較大的份額表現,數字出版產業難以在發展過程當中構建良好的發展平臺,并且在培養出復合型人才之上難以真正的擺脫邊緣化的一種特點,否則很容易被他人所取代。
(三)行業的規范化缺失,數字出版渠道比較狹隘
數字化的出版規范性問題在長期發展中難以得到解決,逐漸成了阻礙我國數字化出版的重要因素。在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中文的標準逐漸缺失,在4 000項國際標準發展當中也僅僅只有3項內容是中國所制定的。除了計算機互聯網規范性標準,數字化出版產業所表現出來的規范化包括了網絡出版的一種標準化、出版元數據的一種規范化等。然而,在我國的數字化出版技術以及裝備系統難以真正符合行業所表現出來的總體標準,缺乏特殊的文本格式,并且在不同技術上也表現出不兼容的特點,進而導致了使用者難以借用各不相同的閱讀器,來進一步提升用戶的閱讀成本,導致數字化圖書在發展當中不斷流失。
另外,在我國所表現出來的電子書市場當中,許多商家所表現出來的運營模式都是各自為戰,產業鏈在發展過程當中難以相互貫通,導致整個出版資源無法進行整合,而且在利益分配方面、內容的提供之上也促使自身原有的資源難以得到保護,進而加大了整個行業在后期發展當中對資源搜索上產生很大的難度。在技術的提供商大多以自主研發形式的數字出版技術進行研究、構建,形成技術上的壟斷,都在不斷設法提升自身在整個行業發展當中的抽成比例。
三、全媒體背景下數字出版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內容至上,加強對版權的保護
在全媒體的發展背景之下,數字化的出版核心競爭力則是其中所傳播的內容。數字化的出版在發展過程當中會通過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手機閱讀等形式展開。而在傳統表現的出版上大多會采用紙質的圖書,盡管在所表現出來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所表現出來的目的大都難以將整體內容表現出來,進而滿足不同需求的讀者后期的閱讀需求,這也是對整個市場進行細分的重要結果。由于時代的發展、轉變,數字化時代當中的人們在整個閱讀方式上也會產生很大的轉變。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進行閱讀的時間上也比較零散,而且對于信息獲取以及后期閱讀形式上大多趨向于簡單、便捷,例如在行走當中、休憩時間、上班途中、旅途之中等,大多呈現出這樣一種潛在的需求形式。數字化媒介因為在攜帶上非常便捷,而且開放性也非常的強、互動性也極強。但是所表現出來的技術內容上也只是一種獲取的手段,并且整個內容依舊是一個核心的因素。由此,針對整個內容的構建上,也使之成為一種主力軍。換一句話而言,也只有傳統數字出版社參與到整個數字出版之中,并合理運用數字媒體技術,才能夠促使其得到重大的發展。
(二)數字技術趨于穩定性,并且實現共贏的特點
在全媒體發展背景下,出版的整個流程也逐漸朝向數字化以及結構化的方向發展,多渠道的技術提升、跨媒介的一種閱讀技術,促使整個出版行業在后期的發展上得到保障。由此,進一步掌控數字出版自身的本質與特點,構建良好的商業模式以及盈利模式逐漸成了整個出版發展的關鍵點。除此之外,還需要增加一定的增值服務,并使之實現共贏的特點:首先,在發展過程當中需要進一步輔助傳統的出版模式,并且通過借助于數字化的出版來支持圖書這一產品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為后期的傳統出版能夠在發展當中提供一些新賣點;其次,出版社需要構建全面的、龐大的數字資源庫,這樣才能為后期的產品選題、資本的接入以及網絡的整體運營打下基礎。而在增值服務表現當中,需要對技術內容、運營成本、數字出版運營能力等所表現出來的要求不高,在發展過程當中需要注重將讀者的閱讀方式朝向數字內容消費模式上進行引導,并且將傳統當中的產品與整個技術平臺相互結合,構建精準化的宣傳以及回收。 除此之外,數字出版在發展上與內容難以剝離,但是對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要進行廣泛地推廣,并且形成線上和線下的雙向運行模式。隨著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日益成熟和豐富,尋找數字出版企業與其他企業之間的結合點,也成為發展的重要方向。
四、結語
在全媒體發展背景下,數字技術也得到了不斷發展,這也促使新興的媒體不斷接入,進而促進數字化媒體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流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并且能夠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使之得到長足的發展和推進。
參考文獻:
[1]黃勇軍,龔力.全媒體出版概念的解構與重構[J].編輯學刊,2019(03):109-114.
[2]李義坤.全媒體出版環境下編輯工作的新特點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9,3(19):146.
[3]崔恒勇.全媒體出版的整合營銷轉向解析[J].出版廣角,2018(20):48-50.
[4]劉巖巖,賈曉巍.學術專著全媒體出版的實踐與思考——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為例[J].出版發行研究,2019(05):48-51.
[5]林瀟.全媒體融合下的數字出版[J].傳媒論壇,2018,1(08):140+142.
[6]楊帆.全媒體出版的整合營銷轉向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19(02):8-10.
[7]孫繼榮,屈靜,許曉莉.全媒體數字教材的構建與設計探索[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19,28(04):85-88.
[8]趙攀,孫飛.全媒體理念下高校利用“掌心黨建”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微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