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的由來
1949年9月下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臨近國慶,北平市國營永茂公司接到一個任務,要制作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開國大典上升起的長約5米、寬約3米的五星紅旗。領導委派辦事員宋樹信采購這面國旗的面料,組織要求國旗的五顆星要用黃緞做。
當時北京的物資十分匱乏,宋樹信在找黃緞時犯了難。幾經周折,最后瑞蚨祥經過盤庫尋找,終于在一個地窖的樟木箱子里發現了僅存的半匹黃緞。宋樹信非常高興,趕緊拿著黃緞去制作國旗。不料制作時又發生了問題:做到一半時,發現黃緞的幅寬不夠,做不了國旗上最大的那顆五角星。經上級同意,在大五星的一個角上接一個尖,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
宋樹信在1949年10月1日一早,將連夜趕制出的兩面五星紅旗交給開國大典籌備處。當天下午,毛主席按動電鈕,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