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點擊 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原固機高級經理
獎章故事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勞模就是普通人,勞模可以做得好的工作,其他人也能做,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2003年,53歲的許振超獲得了人生第一枚獎章—青島市勞動模范獎章。這枚勞模獎章就像閃耀在夜空里的星星,照亮了他的理想之路。
僅僅一年以后,憑借著刷新世界紀錄的集裝箱裝卸技術,他就走進了人民大會堂,領取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那一天,身穿一身橙黃色工裝的許振超走上主席臺,由全國總工會主要領導同志為他佩戴獎章。可能是現場氣氛太熱烈,也可能是工裝太厚,許振超緊張得滿頭大汗,根本沒看清楚獎章的樣子。
回到駐地,他才小心翼翼地摘下獎章,細細端詳了好一陣。“這枚獎章的分量太重了,自己真的能配得上它的光芒嗎?”他的內心多了一份忐忑和不安。
于許振超而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更多的是一種激勵。從北京回來后,他更加拼命地工作,嚴把港口裝卸效率和工作質量關。不知不覺間,他的名字“闖”進了萬千百姓的生活。在青島,許振超的事跡傳遍坊間,青島市民幾乎無人不曉。他不僅給島城爭了光,更讓老百姓有了貼近自己生活的勞動榜樣。
很快,許振超“出圈”了。“振超精神”出現在人教版教科書里,成為中學生的必考知識點。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許振超穿著工裝、佩戴著五一勞動獎章跑遍全國各地,做了200多場報告,向職工和學生講述自己的故事。他總喜歡把技術問題講得簡單生動,以至于有的職工聽了以后對他說:“如果我身處的環境像你一樣,我肯定做得比你還好。”
每當聽到這樣的話,許振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在他看來,勞模就是要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訴身邊人,“勞模就是普通人,勞模可以做得好的工作,其他人也能做,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來自工人階級的許振超用自己的行動,為勞動榮譽注入了更多時代精神,也讓更多的勞動者懂得了這樣的道理—知識可以贏得榮譽,技術可以改變命運。
2008年,許振超以工人代表身份走進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會場,圍繞工人合法權益不斷發聲。他在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提出為職業技能開發立法,還推動聯名讓這一建議形成議案。許振超知道,自己胸前佩戴著的是一枚枚與勞動相關的獎章,要對得起這份榮譽的分量,更要扛起這份榮譽賦予的責任。
每次出席重要活動后,許振超都要把獎章摘下來,用柔軟的絨布擦上一遍又一遍,然后小心地放回收藏箱里。這一枚枚勞動獎章不僅是榮譽的象征,更是他發揮勞模表率作用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