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近30年,焊接成了梁飛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說:“我不是一個聰明人,但我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我這輩子,既然只干焊接這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敬業專業。”
梁飛和焊接打了27年交道。
每每焊接時,身著工裝的梁飛都無比投入專注。只見他左手握焊絲、右手持焊槍,用手中的焊鉗輕輕一點,飛濺出一串串耀眼的焊花。眨眼間,兩個斷面慢慢被“縫合”起來,青藍色的焊面上,焊點均勻而平滑。
入職中建鋼構四川有限公司以來,梁飛先后參與了40余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帶領團隊攻克焊接技術難關10余項,為企業降本增效450余萬元。同時,由他作為帶頭人的梁飛技能大師工作室,還為企業培養優秀焊接技能人才700余名。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從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到全國技術能手,從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到四川省道德模范,這些年,梁飛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從南到北,許多城市的典型建筑,都留下了梁飛經手的焊縫。
梁飛常說,作為一名技術工人,就是要多做多學,不管是工作還是比賽,必須嚴格按照最高標準執行,不打馬虎眼。
1971年,梁飛出生在重慶一個農村家庭,父親是中建系統的一位工人。一次,梁飛看到兩塊鋼板被父親的同事用一條焊縫“咬”在一起,感到特別神奇。從此,他迷上焊接。進入學校以后,他用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努力學習焊接理論和練習操作,把追求焊接新技術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
1993年,梁飛走出校門,“子承父業”成為一名建筑工人。
“我不是一個聰明人,但我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剛上班時,梁飛每天都最早到車間,拿起焊槍進行練習,每天都要比別人提前一個多小時到崗。冬天,他帶著工具爬上腳手架,“烈火烤前胸,冷風吹后背”,都擋不住他學習技術的熱情。既然是焊工,皮膚灼傷就是常事,在現場進行仰焊作業時,他的衣服被鐵水燙出一個又一個小洞,身上到處是傷疤。
工作期間,別人常常選擇坐著焊,這樣既省力氣又舒服,梁飛卻一直都是站著或者蹲著。他說:“只有這樣,焊接才更靈活,焊接的質量才更好。”
多年來,無論是在零下10℃的北京國貿工地進行鋼構件安裝,還是在40℃酷熱的車間實施鋼結構焊接,梁飛始終秉持著對產品質量負責的態度,磨礪著自己扎實的焊接功底和技巧,迅速從“門外漢”成長為專業能手。
細心的同事算過,按照每天要用掉三四十公斤的焊絲量計算,梁飛27年來用過的焊絲長度可以繞地球一圈。但是,這么長的焊絲,卻沒有一條焊縫需要返工。
焊接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需要用心去鉆研。梁飛說:“要干好焊接,就要做到手到、心到、眼到、耳到,要能聽到焊縫熔池中鐵水產生氣泡的聲音,通過聲音判斷出電流電壓是否合適。”
刻苦的操作實踐加上理論的提升助力,梁飛的焊接技能日益精進,屢屢攻克技術難題,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細心的同事算過,按照每天要用掉三四十公斤的焊絲量計算,梁飛27年來用過的焊絲長度可以繞地球一圈,且沒有一條焊縫需要返工。
2006年10月,中建鋼構承建香港九龍聯合廣場時,在厚板焊接H100X100上屢次出現返工問題。梁飛帶頭攻克厚板返工工藝,短時間內攻克難題,力保工期按時完成。3年以后,梁飛帶頭實施140mm厚板埋弧焊對接工藝,破壞性檢驗一次成功。有關專家表示,無論是對焊接行業中高強度、超厚板焊接技術的研究,還是對國內建筑鋼結構行業的良性發展,梁飛的這兩個工藝技術均具有重要意義。
來到中建鋼構重慶廠工作后,梁飛反復鉆研,通過管排式火焰加熱的方式,有效解決了箱梁焊接電加熱預熱難的問題。針對各種超長焊縫難度大、外觀成型不均勻的情況,他利用廠里廢舊設備進行技術改進,成功組裝成自動焊接機頭,提高了老舊設備的利用率。
不論工作地點變動到哪里,梁飛的技術創新始終不停。調入中建鋼構四川廠工作后,他針對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飛濺多、不好清理的難題,運用焊接理論與焊接工藝學原理,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摸索總結出“合理調節焊接電流、電弧電壓、焊絲伸出長度和焊槍角度等焊接參數,配以靈活控制焊接手法”成套減少焊接飛濺的工法,降低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
如今,現代鋼結構建筑越來越多,復雜的鋼構件也日益增多。梁飛領銜成立焊接突擊隊,先后攻克了小角度斜角異形鋼柱、多角度多牛腿匯交箱型柱、向心關節軸承連接節點、大直徑厚壁圓管柱焊接等鋼結構制造難題,探索出小電流分段對稱焊接、多節點焊接應力分析、小車埋弧焊工藝在環焊縫中的應用焊接工藝工法,提高焊接質量,降低焊接變形,控制厚板層狀撕裂,有效促進了工廠提質擴產保履約。
“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更是鋼構的悍將,永遠傳遞著正能量。”來自車間工友的評價,描摹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梁飛。
2008年,中建鋼構江蘇廠剛投產不久,梁飛被調去擔任一車間焊工班班長,帶領一個30人的焊工班。當時,80%的班組成員是剛從學校出來的學生,20%的班組成員達不到初級工水平。梁飛從簡單的角焊縫手把手教起,毫無保留地傳授焊接技術。有付出就有收獲,半年后,梁飛班組的規模達到了85人,全年產量、質量、安全考核全廠第一。
2015年,梁飛藍領創新工作室掛牌成立。作為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培訓中心主任和車間工段長,梁飛始終堅持抓班組就是抓管理、強班組就是強基礎的理念,大力推進現代班組建設,著力建設一支業務精、能力強、拉得出、頂得上的一流學習型班組。
梁飛大力發揚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毫無保留地向青年技工傳授知識和技能,堅持以賽代練,組織技能人才參加地方技能比武,實施“藍鷹計劃”,開辦焊接培訓班,打造藍領精英團隊。
年復一年,梁飛先后培養出700多名合格焊工。其中,馬玉航、李濤、吳久洪、龍成剛等“焊接達人”陸續擔綱車間焊接骨干,并屢次在全國焊接機器人大賽、四川省技能大賽等職業技能比賽中斬獲佳績。
憑借扎實的焊接技巧,梁飛參與了國內多個城市地標建筑的建造。入行近30年,焊接已經成了他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說:“我這輩子,既然只干焊接這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敬業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