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隨著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宣布,北京成為2022年冬季奧運會主辦城市,標志著北京成為奧運史上第一個舉辦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并將舉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城市,也是繼1952年挪威奧斯陸之后,時隔70年后第二個舉辦冬奧會的首都城市。
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南面,橫跨著一座馬鞍形屋面建筑,銀白色的外曲面結構一圈圈旋轉上升,象征著2022年的22條“冰絲帶”交織成繭。這便是被稱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
與冰絲帶緊鄰的是鳥巢和水立方,它們和“冰絲帶”相互映襯,共同組成世界首座“雙奧之城”—北京的標志性建筑群。
站在2020年內即將完工的冰絲帶場館前,首開股份公司外派國家速滑館公司項目經理張紹輝感慨萬千,建設者們日夜奮戰的場景浮現在眼前。他說:“兩年前,這里還是個大大的深坑?!?/p>
懸掛22根冰絲帶的曲面幕墻、最大跨度正交雙向單層馬鞍形索網屋面、創下亞洲之最的1.2萬平方米全冰面設計……所有這些,在兩年前還只是張紹輝和同事對著圖紙想象的樣子。如今,他已經可以看到宛如天幕的場館頂部。隨著曲面幕墻整體亮相,屋面單元板塊安裝就位和封頂封圍,一座冰與速度完美相結合的建筑漸漸躍出地面,夢想正在變為現實。
2022年北京冬奧會分為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個賽區,建設工程從2017年開始全面開工。
2019年1月,北京延慶小海坨山寒風凜冽,北京冬奧會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建設如火如荼。
清晨7時許,滑雪中心項目負責人張潔艱難地爬到海拔1250米的集散廣場,測量雪道附屬設施的混凝土出罐和入模溫度。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天氣里,混凝土可能在短時間內凍住,從而影響強度,所以必須把出罐和入模時間精確控制到秒。

2019年5月8日,北京,建設中的冬奧會速滑館外建設工地
在張潔10多年的施工經歷里,延慶賽區冬奧項目是最艱苦的工程,時間也最為緊迫。為了仔細檢查每一處施工細節,他每天都要在全線走個來回,合起來的距離足足超過10公里。按照規定進度,比賽場地具備造雪條件的時間越來越近,很多人心里都捏著一把汗。張潔胸有成竹地說:“這個節點目標不能變,也不會變?!?/p>
如今,國家速滑館已經封頂封圍,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已經成功舉辦了全國冬季運動會高山滑雪速降項目比賽,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開始進行賽道的制冰工作。在各個比賽場館和訓練場館內,目前已有12塊冰面完成場地施工,開始進行設備安裝,所有冰面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工,并具備制冰條件。
2020年9月21日,北京冬奧會迎來距離開幕500天倒計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表示,他期待著見證北京舉辦一次歷史性盛會,創造全球首座“雙奧”之城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