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雄清
(金華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總站,浙江 金華 321000)
軌道交通深基坑工程對防水性能要求極高,需要相關人員利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對工程項目的防滲施工方案進行選擇,保持項目施工建設與后續使用的安全性與穩定性,發揮項目預期效益。質量安全管理監督人員,應明確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對防水施工方案進行監督與查驗。
項目位于浙江金華南站的站前大道與金甌路交匯位置,采取地下2 層島式設計,設計規模為12m。車站周邊主要為居民建筑居住用地,站前廣場下部建有地下停車場,東側為東欣家園小區,西側為安置小區翡翠城一期項目。
本站設計總長度為316.60m,標準段寬度為20.9m,車站頂板覆土厚度為4.6m 底板埋深為20.95m,兩端盾構段寬度為25.80m,頂板覆土4.5m,底板埋深22.40m。項目深基坑結構施工中,采取鉆孔灌注樁和內支撐的體系進行,對施工中的防滲透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對站點附近的水文地質環境進行分析[1]。
該項目施工過程中,涉及的地下水類型主要有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和巖層裂隙水。其中孔隙潛水主要分布在地層內,水位高層經過技術測量為48.5~51.413m 之間,并且受到大氣降水的影響,表現出豎向滲透的特征,其徑流較小,動態變化緩慢,水位變化幅度在1.0~3.0m。
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下部風化裂隙內,相關結構表現為泥鈣質膠結砂巖的特征,其泥質含量高、風化劇烈。經過現場勘察,發現基巖裂隙水賦水空間相對較小、對深基坑工程施工質量的影響較小,結合以往的施工建設經驗,考慮水文地質情況,對本項目中抗浮水位設計在室外地坪以下0.5m。
通常情況下,軌道交通深基坑工程項目施工中主要應用防水型襯砌結構,相關結構在防水設計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優勢,有利于實現工程項目防水設計“預防為主、多道設防、綜合治理”原則。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明確鋼筋土結構自防水體系,通過對混凝土自防水體系構建,利用防水材料、防水技術和防水施工結構等措施,對混凝土的裂縫防水問題進行技術處理。實踐表明,該技術方式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滲透能力和耐久性能。實踐中,地下軌道交通項目機電設備集中區的防水等級設計為一級標準,嚴禁出現滲水和混凝土結構表面的濕漬情況,相關混凝土結構自防水工程設計如圖1 所示。

圖1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工程設計
軌道交通深基坑防滲施工設計中,應用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方案,應注重調整混凝土結構的配合比,并且綜合采用摻和外加劑和摻和料的方式,提高混凝土的防水等級,其底板和底梁的混凝土的使用等級保持強度在C35 標準,抗滲透等級需要達到P10;而頂板結構對防水設計的等級要求則為P8 標準;側墻部分也為C35 等級混凝土材料,其抗滲等級埋深為≥20,本工程頂板結構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10mm 聚乙烯泡沫塑料隔離層,并且對其進行澆筑工藝技術應用,澆筑標準為70mm 厚度的C20 細石混凝土保護層[2]。
軌道交通深基坑施工對防水性能要求極高,需要增加對混凝土防水體系的關注,善于利用綜合技術與方式,提升項目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與連續性,保證工程項目在使用中實現良好的防水性能。為此,在本項目設計與施工中,技術人員對側墻與底板進行HDPE 防水卷材的應用,其中對底板的澆筑厚度要求50mm,充分實現軌道交通施工中的防水要求。
軌道交通深基坑施工中,對防水防滲透技術要求較高,根據項目總組織設計方案的要求,應設計防水設計方案,采用結構自防水與內部防水設計的綜合技術方案,增強防水設計效果,促使項目建設科學有效地發展。
實踐施工中,需要明確防水材料的應用等級,為提高軌道交通項目防水設計等級,采用了抗滲等級為S10 的商品混凝土澆筑底板和外壁對深基坑進行防水優化設計,提高項目施工建設質量。并且在項目施工過程中,對后澆帶、施工縫和漏水處進行壓力灌漿,促使防水施工技術應用更加符合現場施工建設實際情況。工程項目施工中,對結構層和耐磨層之間需要設計疏水板,實現對相關滲水部分的有效治理,并且對疏水板材進行質量控制,增強相關結構的防水應用效果。
深基坑防水設計中,疏水板的應用增強了防水效果,對相關結構的優化設計,可增強深基坑整體防水效果,考慮到軌道交通項目施工規模較大,需要對疏水板的應用質量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技術人員需要保證整塊疏水板為聯通結構,促使相關滲透水源可通過疏水板流入集水井,加強深基坑項目設計中的防水治理,增強防水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
軌道交通深基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防水防滲透控制是質量安全管理與監督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相關領域工作人員應利用先進的質量檢測技術,對項目進行防滲透性能測試,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應及時改進與調整,促使項目施工更加穩定,為工程項目施工建設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奠定良好基礎。
本項目施工過程中,由于屬于軌道交通項目的重點施工部分,利用坑內疏堵封孔工藝加強防滲施工。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具有明顯優勢,技術人員需要在距離水孔5km 的位置設計降壓井,降壓井的深度應達到9 層土標準,其實際孔距應控制在65m左右。技術應用過程中,應進行挖掘操作,對水孔附近區域開挖,直到相關區域出現原狀土,則停止挖掘。此時技術人員需要利用混凝土在原狀土上進行澆筑,應保持實際澆筑厚度在1cm 以上,此時需要根據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對泄水管進行設計,對相關結構進行封閉,并且補齊深基坑墊層。
為提升軌道交通深基坑施工中的防水要求,對項目施工中的防水施工做法進行明確規定:對金華南站底板和側墻防水層采用1.5mm 厚度的高分子防水卷材,使得項目建設中的防水防滲透性能獲得顯著提升。軌道交通深基坑防水施工中,需要對深基坑表面施工技術嚴格要求,保持其基本面的平整。實際工作中,質量安全監督人員可利用2m 靠尺對相關基礎面規格進行檢查,保持直尺與基層間隙在5mm 之內。實踐中,對于不平整的部位需要利用1:2.5 水泥砂漿對相關結構進行覆蓋,值得注意的是,當水平作業面的工況條件較差時,可預先鋪設400g/m2土工布進行緩沖保護,確保變形縫與施工縫防水施工技術應用的正常開展。
明確防水層的鋪設順序,首先按照城市軌道交通深基坑防水設計要求,對陰角和陽角部分進行防水卷材的加固處理,本項目中對其應用了單層厚度為1.5mm 的合成高分子的防水卷材,其設計寬度為50cm,其轉角兩側的厚度應保持在25cm 以上,促使項目施工中防水性能得到科學有效強化。其次對防水卷材的鋪設順序進行說明,應先鋪設立面、然后是平面部分,并且其卷材的長邊應采用自動粘邊搭接,搭接長度應≥70mm,而短邊搭接的長度應保持在80mm 以上,促使防水卷材的搭接區存在一定距離,實現最佳的防水性能。最后,在立面施工中,應對防水卷材的質量和規格進行嚴格的管理與要求,其自粘邊位置與防水卷材的距離應保持在10~20mm 范圍內,并且對其進行連接固定,確保卷材在防水設計中科學合理應用[3]。
軌道交通項目施工過程中,防水卷材的應用,使得深基坑結構的防水效果明顯增強,對施工作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起到關鍵作用,工程項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人員需要對相關技術的應用方式進行監督,實現項目防滲效果最大化。相關技術與方案的應用,使得軌道交通項目施工質量安全可靠,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術參考。
綜上所述,在軌道交通深基坑工程施工過程中,質量安全監督人員需要關注混凝土結構防水設計、結構縫施工防水的技術要求,并且對變形縫與施工縫的防水方案進行重點管控,使工程防水防滲透施工技術得到高效合理應用,同時,實踐管理中,應認識到目前防滲施工技術仍然不足,對相關技術進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