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



2019年12月,長興縣太湖街道以群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為目標,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成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2020年6月,長興縣人大太湖街道工委結合代表聯絡站建設,組織人大代表進駐矛調中心,面對面接待群眾來訪、參與矛盾調處、跟蹤矛盾化解,為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最多跑一地”注入人大力量。
亮化“代表窗口”,做好矛盾糾紛的受理員
走進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人大代表接待窗口”字樣及代表值班表,與其他的信訪接待、法庭駐點、律師接待等各個窗口相比分外顯眼。
“走進這里感覺更親切了,人大代表在這里就能見到,這真是把人大代表請到我們老百姓需要的地方來了。”在矛調中心,不時傳來到訪群眾的由衷感嘆。
陸森榮是縣人大代表,也是太湖街道沉瀆港村的第一書記。記者采訪的這天正是他當值,附近上莘橋村的周大爺匆匆忙忙地走到人大代表接待窗口,開門見山訴起了苦。
陸森榮認真聽完,原來周大爺想請他幫忙調解與鄰居之間因停車引起的糾紛。隨即陸森榮把周大爺的鄰居也請到了矛調中心,聽完雙方介紹,結合雙方的立場分析,“遠親不如近鄰”“六尺巷的故事”經陸森榮之口在雙方面前娓娓道來,多年的基層經驗和嚴肅又不失幽默的群眾語言,很快使雙方消除了心理上的隔閡。
“老百姓要實現矛盾糾紛調處最多跑一地,人大代表就要多跑兩地。”陸森榮感慨道,在村里,老百姓有矛盾糾紛找他,在街道矛調中心,老百姓有矛盾糾紛更可以找他,“老百姓來街道反映的問題往往是村里難以解決的,我的擔子更重了。不過,當你真的站在這個位置,想起自己是群眾選出來的代表,就一定會努力做到最好。”
當被問及人大代表參與矛盾糾紛調處有何優勢,陸森榮直言,人大代表的身份不同于法官,熟悉基層農村工作的人大代表參與接待群眾,更易獲得當事人的信任,也更易于緩和當事人的對立情緒。同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更合乎當事人心理、更易于被當事人接受,也更有利于恢復鄉村鄰里之間的和諧關系。
像這樣的場景每周都能在太湖街道矛調中心見到。
21名來自不同工作崗位,有豐富基層工作經驗,責任心強的人大代表進駐矛調中心。代表們亮崗明責,輪流排班,每周三在矛調中心窗口接待群眾、答疑解難、聯系服務。
目前,矛調中心已經初步形成了“群眾有話跟代表講,有結找代表解,有難找代表幫”的良好局面。長興縣人大太湖街道工委每月組織值班代表開展一次座談交流。代表們亮明身份接待群眾關于征地拆遷、社會保障、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方面的訴求,一方面使代表更方便傾聽群眾意見,履職更有熱度;另一方面,在群眾中有威望的人大代表在矛調中心直面群眾,也大大提升群眾對矛調中心工作的信任和信心。
優化“代表聯調”,做好矛盾糾紛的調解員
“我們同意簽訂調解協議,并嚴格按照協議內容執行。”近日,云南來長興務工人員施桂蓮與青島進遠電子有限公司長興分公司在太湖街道矛調中心簽訂了調解協議,當場握手言和。很難想象,在一個多小時前,雙方還在為施女士的工傷賠償金額爭執不下。
原來,今年1月,施女士在企業上班過程中發生意外,導致左手手指受傷,被診斷為左手食指末節完全離斷。事后施女士被送往長興骨科醫院治療,住院10天,并被認定為工傷九級傷殘。而企業方則認為是施女士出院后未好好休息,在家勞動導致二次受傷和手術,加重了工傷等級。因此,雙方就賠償事宜遲遲未能達成一致,施女士正準備向法院起訴,而企業方也堅持不愿調解,要由法院判決才肯支付賠償。
雙方僵持不下,矛盾糾紛又該何去何從?“不能通過窗口解決或答復的問題,流轉到后室通過‘聯調團共同解決,既能加速矛盾化解,又能減少雙方時間、經濟成本。”長興縣人大代表蔣益權給出了答案,了解完事情的來龍去脈,他主動聯系雙方當事人,經過幾番“撮合”,雙方當事人終于約定時間坐到矛調中心調解室接受調解。
調解中,蔣益權認真傾聽雙方訴求,向雙方當事人仔細說明調解與訴訟的利弊,就所有工傷賠償款項向雙方逐項說明取舍的理由和依據,要求雙方既要守法,又要講情。最終各讓一步,握手言和并簽訂調解協議,施女士也很快拿到了自己的8.9萬元賠償金。
“蔣代表耐心細致地向我們分析了后續起訴的各項成本,也幫我們盡量爭取合理利益,省去了我們兩方很多麻煩,特別親切,真是太感謝他了!”調解結束后,施女士說出了心聲。
人大代表助推矛盾糾紛調解,服務經濟發展,是長興縣人大太湖街道工委助力矛調中心矛盾化解的創新之舉。通過優化“代表+矛調中心”聯調模式,積極引入律師、法庭等第三方力量參與人民調解工作機制。據統計,6月以來,共有11名人大代表加入矛調中心“聯調團”,參與矛盾糾紛調處17件。
“邀請人大代表協助糾紛調解,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熟悉民情、反映民意的獨特優勢,激活調解資源,使糾紛的解決結果盡可能地兼顧情理,體現法理、情理的融合,也符合人民司法為人民的要求。”太湖街道司法所所長朱萍表示。
深化“代表跟蹤”,做好矛盾化解的監督員
“小區停車矛盾、消防監控癱瘓、老舊小區公共設施差、執法進小區難、業主大會組建難……”代表值班座談會上,人大代表紛紛表示涉及物業管理方面的矛盾糾紛問題突出。
“人大代表不僅是調解員還應是監督員。”長興縣人大太湖街道工委副主任許康表示,物業管理的矛盾糾紛多且難以協調,為了促進糾紛更快化解,2020年7月以來,他和幾位縣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議政員和矛調中心值班律師全程參與了幾個小區業委會成立的監督工作,對物業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宣傳,給居民提供法律咨詢,通過深化“代表跟蹤”機制,架起矛盾糾紛化解的“連心橋”。
今年以來,在物業服務企業和小區業委會日常工作基礎上,人大代表參與監督物業管理工作,發現并協調處理電梯安全隱患3起,消防安全隱患1起,責令整改環境衛生5次。同時,長興縣人大太湖街道工委持續跟蹤督辦,向市、縣人大常委會提出了一系列加強物業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如,建立不作為物業公司退出機制和“黑名單”機制,組建物業矛盾糾紛調解機構,吸納懂法律、技術等專業人才進業主委員會等。
人大代表重點圍繞矛調中心開展主題監督。通過值班日“零距離”接觸、定期組織代表視察、聽取矛調中心匯報等形式,監督推進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真正把“代表+矛調中心”打造成代表齊稱贊、百姓眾口夸的代表形象第一窗口。
“人大代表參與監督,通過合法有序的政策指引、法制宣傳等活動,更好地將矛盾悄悄化解在萌芽之中,面對面、心貼心地為百姓做好矛盾化解的監督員。”許康表示,人大代表主動參與監督化解社會矛盾并發揮作用,大大增加了街道矛調中心工作力量,有效地提高了街道化解社會矛盾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人大代表作為“受理員”“調解員”“監督員”開展工作,依托的是“人大代表”,而人大代表的根本是“人民”,“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進駐矛調中心,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是太湖街道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是“人民至上”理念在長興這片沃土上的生動體現。
2020年7月1日,太湖街道組建全縣首支“政府法務團”聯合“公共法務團”,同時安排人大代表進駐矛調中心。全縣率先實現人大代表固定值班、律師工作日值班全覆蓋,提供值班咨詢、文書代寫、糾紛化解、案情跟蹤等法律服務。小微糾紛當天化解并由人大代表、值班律師與村法律顧問跟蹤服務;專項、疑難或重大糾紛通過前窗接待后室流轉“專調團”和“聯調團”。
人大代表深入協助隱患排查分析研判、矛盾化解預警預測,糾紛調處化解維穩。通過凝聚多方資源、優化調解流程,著力打造“一站式”服務、“閉環式”化解工作格局,筑牢和諧穩定 “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