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震鵬 陳彥廷 胥桂林



摘 要:針對某右舵國家客戶需求及當地政策法規要求,基于左舵車型設計開發了一款右舵重型自卸車,重點介紹了該右舵駕駛室設計、軸荷計算、整車性能指標及法規符合性。
關鍵詞:一帶一路;右舵;ECE法規;性能指標
中圖分類號:U4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19-74-03
The Design of a Certain Type of RHD Heavy Truck
Si Zhenpeng, Chen Yanting, Xu Guilin
( Shaanxi Heavy Duty Automobile Co. Ltd., Shaanxi Xi'an 710200 )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heavy truck customer demands and vehicle regulations in a RHD (right hand drive) country, a RHD (right hand drive) heavy truck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LHD (left hand drive) one. Cab layout, axle load calculation, performance index, and regulatory compliance of developed vehicle are mainly introduced.
Keywor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HD; ECE regulations; Performance
CLC NO.: U46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9-74-03
1 概述
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各項政策措施的順利推進,我國車企開始加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汽車出口已成為各車企的戰略目標。本次設計開發的重型卡車以某右舵國家作為目標市場,屬于靠左側行駛的國家,故需要進行右舵車的設計開發。
2 市場需求
2.1 法規要求
該國屬于汽車產業和市場較為發達和成熟的國家,對汽車產品的準入和技術法規也在東盟各國中走在前列,在近幾年不斷增加ECE法規,1958年成為協議成員國,采用ECE法規,實行車輛型式批準認證制度,2015年1月1日起強制實施整車22條ECE技術法規[1]。
2.2 市場調研及客戶需求
根據調研及分析,該細分市場需求一種短途運輸車輛,主要用于石子、渣土等運輸,運輸路線為采沙船附近堆場至建筑工地;裝卸貨地點有少段非鋪裝路面,運輸過程主要為普通柏油路,路面窄,轉彎多,坡度較大,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空氣濕潤,結合路況及客戶需求,在整車開發過程中,需要關注整車動力性、通過性、駕駛室舒適性及耐腐蝕性能。
3 整車方案
根據市場調研分析,推薦右舵6×4自卸車,確定整車配置方案見下表1。
3.1 駕駛室設計方案
該右舵駕駛室參照成熟左舵駕駛室開發,涉及以下2個系統的設計變更[2]。
(1)駕駛室及附件:轉向管柱、制動閥及組合踏板從左側移至右側;儀表臺、中控翹板開關需重新布置,滿足右舵車人機舒適性要求;重新校核換擋桿操作便利性,確定操縱桿在地板上的安裝開孔位置。
(2)駕駛室電器:駕駛室內電器件進行鏡像布置,根據右舵車儀表臺內部結構,對駕駛室電器線束重新設計。
3.2 底盤方案
(1)轉向系統:轉向機、轉向油罐安裝位置從左側移至右側,轉向器支架參照左舵車鏡像開發,對右舵車轉向拉桿包絡與輪胎包絡及周邊系統動態校核,確保無干涉情況。
(2)軟軸換擋操縱:右舵車采用軟軸換擋操縱形式,軟軸沿車架縱梁上翼面鋪設至車架前端,并采用軟軸專用固定支架安裝,從駕駛室前部水箱上方通過延伸至駕駛室底部,與操縱器連接。
(3)制動系統:根據制動閥布于駕駛室右側位置,重新設計制動管路走向,儲氣筒、干燥罐、繼動閥等布置方式與左舵車相同。
4 整車設計校核
4.1 軸荷分配計算
根據搭建貨箱尺寸,對整車滿載軸荷進行分析校核,載貨汽車軸荷分配范圍見表2。
若底盤整備質量M,貨物質量G,貨物質量分配前軸F1,貨物質量分配后橋F2,前軸空載載荷F3,后橋空載載荷F4,貨箱質量及質心位置見圖1,根據力矩平衡原理計算結果如下:
(1)
整車前軸滿載載荷=F1+F3;
整車后橋滿載載荷=F2+F4。
該車型6×4自卸車,根據底盤軸距3775+1400,貨箱長度5600mm,前軸軸荷占比20%,后橋軸荷占比80%,符合前軸軸荷19%-24%,后橋軸荷76%-81%要求[2]。
4.2 性能指標校核
右舵車參照國內成熟左舵車開發,整車性能指標基本相同,對客戶主要關注的動力性、通過性、舒適性、耐腐蝕性指標進行重點校核分析。
(1)動力性:通過CRUISE軟件建立整車模型進行動力匹配,滿載最大爬坡度不小于31%,滿足車輛運行最大坡度25%需求,經濟車速區間41km/h-52km/h,與常用車速區間基本吻合,符合市場需求。
(2)通過性:采用作圖法計算校核車輛通過性幾何參數,見圖2、圖3,針對部分運輸路段路面狹窄、彎道多的路況特點,新開發車型通過性指標經客戶確認滿足使用需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