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春林 李旭立 王哲 馬敏超



摘 要:文章以某殼體件在自動化生產中不同狀態毛坯混線加工的自動識別問題為導向,詳細介紹了自動化加工過程中,對于不同毛坯狀態,如何甄別不同產品特征,設計利用相對應裝置進行先期識別,再提取不同毛坯狀態的識別信號,與加工設備信息交互,使加工設備實現自動調用相對應零件加工程序,以此實現自動識別在自動線中的實際應用。除此之外,衍生解決了如產品為同一種毛坯,加工不同內容后形成不同成品的同類問題,文章就如何利用PLC設計及程序邏輯編程,實現“同坯多用”做了詳細介紹。
關鍵詞:殼體件;自動化生產;同坯多用
中圖分類號:U46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19-197-03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a shell in automation
Jiao Chunlin, Li Xuli, Wang Zhe, Ma Minchao
( Shaanxi HanDe Axle Co., Ltd., Shaanxi Xi'an 710201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oblem of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status blank mixed line processing in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of a shell pa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how to identify different product features for different blank states in the process of automatic processing, designs and uses the corresponding device for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then extracts the identification signals of different blank States, and interacts with the processing equipment information to make the processing equipment real Now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processing program is automatically called to realiz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in automatic line. In addition, derivatization solves the same kind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same kind of blank and different finished products after processing different cont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how to use PLC design and program logic programming to realize "multi-purpose of the same blank".
Keywords: Shell parts; Automatic production; Multi-purpose with blank
CLC NO.: U461.9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19-197-03
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的實施,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乃“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制造業毋庸置疑應肩負起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重擔。傳統制造業對“人口”紅利的依賴,逐漸向著對“高技術人才、高科技設備”的依賴完成量變與質變的轉化。AI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自動化控制等逐漸成為制造業轉變的大勢所向,與此相關的自動識別、PLC控制、自動加工、在線測量、無線測量等制造業新興技術得到空前發展。
1 背景和必要性
1.1 背景
我單位使用某桁架機器人實現自動上料、打標、機械加工、清洗、下料等制造全過程。該自動線主要設計為加工某殼體類零件,加工流程為上料---打標記---中后識別---機械加工---自動清洗---下料---入庫,自動線機器人可實現產品的抓取、搬運、信息交互等,由于我單位生產的某殼體類零件有2類特點:(1)外觀結構特性不同,故該處外觀結構加工內容不同,加工形成兩種成品;(2)同一種毛坯,加工兩種狀態,形成兩種成品,故難點為此2項。
該殼體成品一般分為:中殼體、后殼體A、后殼體B三種;毛坯分為中殼體毛坯和后殼體毛坯兩種(如下圖1);中殼體毛坯加工完成后為中殼體,后殼體毛坯加工2種不同狀態,形成后殼體A、后殼體B。
原加工工藝方案為根據生產需求,人工將兩種狀態毛坯定位裝夾到加工設備上,人工目視100%確認毛坯狀態及加工需求,調用相應加工程序,加工形成對應產品。
1.2 問題
自動線布局應用后,人工無法通過100%目視確認產品毛坯狀態,需進行自動識別調用相應加工程序,并實現一種毛坯自動加工兩種及以上產品的功能。
2 解決方案
2.1 設計中后識別機構
制作中、后識別機構,通過油缸桿伸出能否接觸到工件“孔特征1”,檢測毛坯“孔特征1”有無,從而發出中、后殼體毛坯識別信號。
如:中殼體毛坯時PLC信號為:“1003=1”;
后殼體毛坯時PLC信號為:“1001=1”。
2.2 PLC設計
通過設備系統PLC設計,將接收到的中后識別信號分為三種(如圖2):
接收到中、后識別信號為:
(1)#1001=1時,機床“后殼體A”上電;
(2)#1003=1時,機床“中殼體”上電;
(3)#1002=1時,機床“后殼體B”上電;
在操作面板上增加“后殼體B”帶選擇信號特定按鈕,可人工點亮或點滅,復位后信號不會消失。
邏輯過程:#1001與#1003信號為單一信號,每次識別后唯一,即#1001=1或#1003=1;
判定#1001=1時,判定#1002是否=1,如若#1002=1,則調用“后殼體B”程序;如若#1002=0,則調用“后殼體A”程序;否則,即#1001=0,判定#1003是否=1,如若#1003=1,則調用“中殼體”程序;如若#1003=0,則報警“識別錯誤”;從而實現了自動批量加工同坯多用橋殼的功能,解決了匹配加工問題。
2.3 邏輯編程
將機床信號提取到宏程序中:
#561=#1001;#562=#1002;#563=#1003;
3 效果
該成果突破了自動線自動識別瓶頸,實現了不同毛坯產品自動化識別加工,為“自動識別產品特征”或“同種產品加工不同狀態”均提供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成果應用后將操作者從設備操作面板前解放了出來,降低了人的勞動強度實現了該殼體自動化生產。成果應用以來,由于識別錯誤造成的撞刀、撞機及以此造成的加工致廢產品發生率降為“0”。
4 結語
經實際生產中批量加工驗證,該成果可作為自動化中類似識別參考案例,持續應用于各類機械行業的自動化加工識別中。
參考文獻
[1] 陳宏鈞.實用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3版)(精)[M].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
[2] 方沂.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9.
[3] 濮良貴,紀名剛主編.機械設計(第8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史國生.電氣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技術[M].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