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琳瑯

中創物流在業內多次開創信息化與數智化研發應用的先河。圖/視覺中國
2020年8月,青島宣布了新一批“青島金花”培育企業名單。在這42家規模大、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企業中,中創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是其中鮮有的物流行業代表。
成立于2006年的中創物流,經過十多年發展,以青島為起點,依托長期在北方各個主要口岸積累的客戶資源和規模優勢,憑借貨運代理、集裝箱綜合場站、船舶代理、沿海運輸及項目大件物流等五大業務板塊之間的業務協同性,已發展成為國內沿海港口集裝箱及干散貨等多種貨物貿易的一站式跨境綜合物流服務商,業務范圍覆蓋進出口物流鏈的各個環節。
2019年4月,中創物流作為青島A股上市公司中唯一的物流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一家完全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多功能的、多網絡的、聯動互動的綜合物流企業正從青島駛出。
中國物流行業正逐漸向具有專業化社會化特征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通過整合資源、信息共享,提供完整供應鏈解決方案的第四方物流發展和轉變。在中創物流董事長李松青看來,全球物流行業的大趨勢是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應用,即數智化;未來物流行業的發展呈現數智化、線上化、平臺化、去中間化、集約化的趨勢。中創物流堅信信息技術將成就物流業的未來,因此始終將信息化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升級原有的傳統業務,拓寬新板塊,延伸產業鏈,打造物流新生態。
作為國內物流行業以科技推動產業升級的先行者,中創物流通過自主研發的物流業務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貨運代理、場站、船舶代理、沿海運輸和項目大件物流五大業務板塊的網絡化、透明化管理,實現了業務和財務數據的實時管控和風險管理,并為客戶提供多樣式的信息查詢和數據推送服務。
此外,中創物流在業內多次開創信息化與數智化研發應用的先河。場站智能無人閘口、三維測繪無人機、自助繳費終端、自動探路系統、AGV智能無人倉等技術裝備的應用,在業務流程優化、企業降本增效、機器智能解放人工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中創智能倉庫系統四期升級改造完成,叉刀式AGV的上線進一步提升了貨物自動出入庫的效率。在單證操作方面,針對國際物流行業普遍存在業務節點多、信息孤島多、大量重復性人工操作等痛點,公司自主研發了IPA操作智能化系統,實現了多種格式單據自動識別、錄入、補料、比對和共享,可替代80%以上的原人工操作,操作效率提升了40%,各項任務執行準確率為100%。中創物流堅信,只有不斷推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和推廣,由傳統物流向科技物流轉變,才能實現物流企業低成本、高效率、優服務的發展。
作為一家綜合性全球物流服務提供商,中創物流在大宗商品物流領域與國內外主要礦商、鋼廠、貿易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隨著國際鐵礦石供需關系和貿易格局的變化,船舶大型化、港口大型化以及進口鐵礦石來源更加集中于三大主流礦山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創物流已逐步對我國重要樞紐港口進行戰略布局,先后與大連港、青島董家口港、福建可門港成立合資公司,與巴西淡水河谷共同探索開啟了保稅混礦業務的全新合作,即進口礦砂以保稅形式在國內港口進行物理混合,這種“將礦山前移至港口,將港口前移至鋼廠”的創新模式以及“打造礦石超市”的全新鐵礦石供應鏈戰略,相較于“在境外混礦后再進口”的傳統模式大大降低了進口成本,為大宗散貨客戶提供了高附加值的綜合服務。
中創物流在整合港口、礦山、貿易商、鋼廠資源,提供高品質的大宗散貨港口物流服務的同時,針對中國鋼廠資金緊張和沿江、內陸分布的特點,以及日韓港口和鋼廠在碼頭吃水和堆存腹地受限的實際情況,公司著力打造節能、環保、高效的散貨物流配送運輸,為客戶提供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務,提升公司在散貨物流領域的競爭能力。
國際鐵礦石供需關系和疫情后的貿易格局變化,疊加國內日趨嚴格的環保標準,中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賴將呈上升趨勢。保稅混礦及轉口業務的發展,對鋼鐵企業拓寬貨源、降低采購及物流成本、延伸及鞏固供應鏈有著重要意義。
去年以來,中創物流管理層意識到國際貿易可能出現的復雜性,過去以出口為導向的商業模式可能受到制約,公司積極調整戰略重點,著力圍繞進口和國內消費端投資布局,以順應“內循環為主體、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戰略,將智能冷鏈物流、工程物流、印尼項目以及網絡貨運平臺這四項業務作為新一輪增長的核心突破點。
鑒于近年來國內市場對冷鏈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長,公司在天津投資成立“中創智慧冷鏈有限公司”,作為公司冷鏈業務的功能總部,積極推進冷鏈業務的發展。中創物流自主研發了AGV平面倉、巷道機立體倉、四向穿梭車密集倉等三種模式為一體的CCS系統,實現了冷庫倉儲環節的智能化、無人化、柔性化管理。除天津口岸外,中創物流將復制天津智能無人冷庫的運營模式,陸續在上海、寧波、青島等口岸開展以冷鏈倉儲為依托的綜合冷鏈業務。
在工程物流領域,隨著國內大型石化項目、核電項目、海上風電項目等發展,國內超大型工程運輸領域運力需求旺盛。鑒于此,中創物流注資1.2億元,在上海成立了中創工程物流業務的功能總部,以此為中心輻射江浙閩及長江流域,并依托于先進的運輸設備-自行式液壓模塊車(SPMT)、法國尼古拉斯液壓軸線車、自航式平板駁船等專用裝備,及經驗豐富的技術和操作團隊,進行車、船、碼頭、市場一體化布局和發展。
中創物流在國內市場深度挖潛的同時,積極尋求海外發展。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創物流與新加坡的一家金屬礦業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該公司主要經營金屬礦產特別是鋁礬土、氧化鋁、煤炭等國際貿易與運輸,在印度尼西亞鋁礬土等礦產資源的開采、運輸、駁轉、海上運輸等方面有著良好的資源。公司將發揮在物流運輸領域的專業優勢,與外方在大宗商品的海上過駁業務、礦山短倒物流業務、散貨船隊運營業務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此外,基于貨運物流行業數智化、線上化、平臺化、集約化的發展趨勢,中創物流將現有貨運業務與自主研發的網絡貨運平臺系統深度融合,在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投資成立了“行果智運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將以天津為起點,逐步輻射其他口岸分支機構,以服務公司內部貨運業務為基礎,逐步整合社會貨源及運力資源,并由集裝箱運輸向散貨運輸等方向拓展延伸,系統推進、打造行業領先的網絡貨運平臺。
物流行業的發展與國際貿易格局的變化息息相關。在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下,本就不穩定的國際貿易形勢加劇了國際物流的供需風險。面對外界環境的種種不確定性,中創物流的未來道路是明確而堅定的:始終堅持科技成就物流業未來的發展理念,矢志不渝地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以此驅動各業務板塊協同深入發展,從更廣闊的市場區域和更高附加值的綜合業務中尋求新的增長點,從更長遠的企業價值謀求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