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怡

歌爾青島研發基地概念圖。圖/受訪者提供
隨著近年來國內外眾多大牌紛紛投入到無線藍牙耳機,成為新的市場熱點,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爾”)作為其研發制造廠商而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無線藍牙耳機,歌爾在VR/AR、智能穿戴、智能音箱等許多領域都處于領先地位,擁有核心競爭力。
經過20年的成長,歌爾形成了智能制造為支撐,“零件+整機+解決方案”的一體化戰略布局,主要產品包括聲學、光學、微電子、精密結構件等精密零組件以及無線藍牙耳機、智能音箱、VR/AR頭顯、智能穿戴等整機產品,是中國聲光電領域的龍頭企業。
在多個細分領域做到隱形冠軍,歌爾靠的是專注于研發,而且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發。在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電子元件百強企業”排行榜中,歌爾已連續五年獲得了研發實力排行榜的第一名。
智能物聯網(AIoT)時代的序幕正在拉開,全球電子制造業的新一輪競爭已經開始,已在多個領域提前布局的歌爾正在緊抓新機遇,釋放新動能。
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怡力達電聲,最初的產品是駐極體電容麥。成立初期,歌爾就已開始專注培養自身的研發實力,不斷提升制造能力。2002年,歌爾參與中科院聲學所“863”項目,研發重點轉為MEMS麥克風芯片。2003年,歌爾購置了世界先進的精密模具加工設備,設立模具中心,自主研制了微型麥克風的自動化生產線。2004年,為進一步拓展自己的研發實力,歌爾在北京和青島組建了研發團隊。
2005年,積累了一定實力的歌爾開始推行“大客戶戰略”,即放棄風險性高的小客戶,抓住國際一線的大企業,以全球為市場,生產全球最好的產品。歌爾成為三星、LG、中興通訊、聯想等“大客戶”的穩定供應商。
“大客戶戰略”的成功使歌爾收獲高速成長。2008年5月,歌爾在深證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山東信息產業首家A股上市企業。上市后的歌爾抓住智能手機浪潮,主要產品包括微型駐極體麥克風、微型揚聲器/受話器、藍牙系列產品和便攜式音頻產品等,并開始逐步探究聲學以外的成長動力。其營業收入在五年間實現了從10億元到100億元的跨越。
2014年,歌爾邁入新的戰略轉型期,業務逐漸拓展至聲光電精密零組件、智能聲學整機以及智能硬件等業務。
轉型后的歌爾形成了以智能制造為支撐,“零件+整機+解決方案”的一體化戰略布局以及零件與整機相互帶動、多領域相互協同的發展模式。其中,零件主要為聲光電精密零組件(各類 MEMS傳感器模組,微型揚聲器、麥克風、天線、受話器模組和光學模組等),整機是指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VR/AR產品、娛樂交互設備及智能家居等)和智能聲學整機(無線藍牙耳機、智能音箱、有線耳機及頭戴式耳機等)等。
如今,歌爾的微型揚聲器/受話器、微型麥克風、智能穿戴等產品出貨量居全球第一,中高端VR頭顯出貨量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并與微軟、三星、索尼、騰訊、小米等國際一流企業建立并長期保持著戰略合作關系。
2020年上半年,疫情沖擊下的歌爾逆勢增長:營業收入155.73億元,同比增長14.71%;歸母凈利潤7.81億元,同比增長49.05%。歌爾憑借技術和產品領先、規模效應、較穩定的核心客戶等優勢,在精密零組件和智能聲學整機領域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精密零組件、智能聲學整機和智能硬件三大產品板塊的毛利率均有所增長,分別為1.49%、2.64%和1.82%。
歌爾的創始人姜濱和多位高管是工科出身,根植了工科基因的歌爾始終將研發能力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高水平的研發投入與不斷優化的研發布局、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體系、以市場為導向的前瞻性研發和強大的人才隊伍,是歌爾實現技術引領和產品領先的關鍵要素。
創業初期,歌爾在資金并不充裕的情況下,斥巨資引進當時世界先進的分析儀,建立了行業領先的消音室。現如今,歌爾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VR/AR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八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在美國、丹麥、日本、韓國、臺灣、青島、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濰坊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研發中心。根據2020年半年報,歌爾上半年的研發投入為10.5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6.79%。
歌爾是業內著名的“專利控”。歌爾自創始以來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2004年起便開始設有知識產權專職人員,2008年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建立了貫穿于企業全鏈條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已將專利工作完全融入到研發流程中。目前,歌爾累計申請專利超過2萬項,專利授權量超過1萬項。在2019年-2020年,授權發明專利數量546個,超過電子元件百強全部授權發明專利總數的30%。
作為多家國際一流企業的長期合作伙伴,歌爾許多產品的設計、研發是基于這些具有引領市場能力的客戶需求的。一方面,與客戶溝通、研討發展方案;另一方面,歌爾會針對客戶的未來需求做一些超前性的規劃和研發。
以VR/AR為例,歌爾于2012年進入該領域,在前沿顯示技術方面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經過八年的布局,歌爾已經全面覆蓋了VR產業鏈,并在AR領域打造出一站式服務平臺,在VR頭部顯示產品以及AR光波導產品上具有領先行業的技術優勢。目前,歌爾已成為全球高端VR設備的主要代工商之一。在2020年10月19日世界VR產業大會云峰會上發布的2020中國VR50強企業名單中,歌爾位居首位。未來,隨著5G商用的不斷臨近,包括VR/AR等在內的下游產品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要想持續加強自己的研發能力,必須有強大的人才隊伍做保障。在公司成立之初,姜濱就提出了“以一流的人才,制造一流產品,服務一流客戶”的發展理念。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歌爾提供了業內較高的薪資待遇、多種激勵機制(股權、期權、住房優惠)等,并配套相應教育資源。
目前,歌爾擁有研發技術人員1萬余人,匯聚了來自美國、丹麥、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的軟硬件研發、聲學、光學、人工智能以及產品設計等各方面的人才,構建了全球化的人才布局,旨在解決行業換代發展與地域人才需求等匹配難題。歌爾仍在不間斷地實施“海外英才”引進計劃,設立全球招募官,組建五個領域的技術專家委員會,精準引進海外高端人才。
此外,歌爾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日本東北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院校,和高通、西門子等一流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在人工智能、微電子、自動化、新材料等領域合作研發,搭建技術研發平臺等。
隨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成熟,AIoT時代的序幕正在拉開,將基于更廣闊的硬件生態,掀起全新的技術浪潮。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白皮書,AIoT對實體經濟的融合賦能,將使得其整體業務享有十萬億級市場空間。
AIoT產業鏈包括硬件/終端、通信服務、平臺服務、軟件開發/系統集成/增值服務等內容。在上游端,全球電子制造業的新一輪競爭已經開始。歌爾已經在傳感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VR/AR 產品、智能聲學整機等領域擁有核心競爭力,新業務的布局則放在了汽車電子、無線充電、觸覺等領域。
公司成立的第三年,歌爾就在青島組建了藍牙耳機的研發團隊,成立青島歌爾電子有限公司,開啟在青島的布局。
目前,青島已成為歌爾重要的研發中心。根據年報,歌爾在青島設有歌爾科技、歌爾聲學科技、橄欖智能硬件(青島)投資中心、歌爾微電子、歌爾微電子研究院、歌爾智能傳感器、虛擬現實研究院、歌爾商業保理等公司和機構。
選擇青島作為研發中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首先,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青島的高端人才在全山東省首屈一指,與省內很多城市相比,青島更易于留住人才;其次,山東省排名前十的高校中,有五所位于青島,人才來源有保障;最后,近年來,青島不斷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發布了有關人才集聚、企業激勵以及服務保障等多項政策。
除了人才政策外,青島也在培育新動能、集聚新產業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為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培植了優良土壤?!稊底智鄭u2020年行動方案》提出要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支持歌爾微電子研究院等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建設,初步形成集研發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終端產品生產和人才培養培訓“五位一體”的產業體系。
以嶗山區為例,三年多以前,瞄準了微電子產業的嶗山區幾乎是從零基礎開始發展。嶗山區不選擇同質化的“一哄而上”,而是依托海爾、海信、歌爾等企業優勢,把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和MEMS傳感器垂直細分領域作為主攻方向,出臺了“產業巨峰人才引進計劃”、《嶗山區促進微電子產業發展實施細則》等相關政策。目前,嶗山區已經成為山東省微電子企業數量較多、人才較集中、創新創業活力較強的區域。
2018年9月,歌爾與嶗山區就智能傳感器項目達成合作,項目總投資67億元。2019年末,歌爾股份也將子公司歌爾微電子的總部遷至嶗山區。目前,歌爾青島研發基地正有序建設當中。項目建成后,將聚集近萬名研發人員,布局芯片及傳感器、VR/AR、可穿戴智能設備等領域,一期將包含各類研發中心、實驗室、中試生產車間、數據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