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
摘要:
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教學方式——由課堂教學變成了線上教學。線上教學因脫離了課堂,讓學生的學習出現了一些問題。但老師巧妙地運用線上教學豐富的資源,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小小“表情包”,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是利用線上教學的地點變化,讓師生利用家里的操作道具多,時間充裕,視頻照片可以反復查看的優勢,取得了比傳統課堂教學更好的效果。教育教學實踐時,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便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關鍵詞:線上教學? 表情包? 小視頻? 師生聯動
在一年一度、歡樂團圓的春節即將來臨之際,一場席卷全國的新冠疫情突然襲來。瞬間,生活就像被按下了暫停鍵:航班停飛、火車停運、學校停課,全民居家抗疫。災難無情人有情,在黨中央強有力的領導下,社會各界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使疫情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社會秩序與生活節奏逐步恢復,學生學習也提上日程。由于抗擊疫情的需要,孩子們暫時無法回到熟悉的校園、回到他們熱愛的課堂。于是,在各方的大力關心下,一場緊鑼密鼓、如火如荼的線上教育拉開了序幕。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雖然這次教學手段、教學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教師的內核一以貫之,那就是竭盡全力為學生傳授知識、答疑解惑。教師對此次疫情期間的線上工作,進行了精心準備,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周密安排,同時還廣泛動員家長參與其中,確保孩子們在疫情期間按時按質地完成學習任務。但是線上教學脫離課堂,造成老師對學生的監管不便,孩子們的惰性漸漸顯現出來。為了每天的教學任務的及時完成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巧用表情包,激發學習活力
在疫情期間,部分學生由于家長忙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加上自身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脫離老師的監管,作業經常不能按時完成。剛開始,老師總是用措辭嚴厲的短信,督促他們及時完成作業,但有些學生卻總是置之不理,作業反饋如初。
有一天,我們班的方同學又遲遲沒有交作業。見此情況,我靈機一動,給他發了一個“等,在線等”的小表情包,試探一下他的反應。可過了一會兒后沒有收到回復,我又給他一口氣發了三個“淚流滿面”的表情包。沒想到,這次他很快回復了“老師,別急,別急,馬上發”,還回復了三個不好意思的表情包,回復得這樣迅速,態度如此誠懇,令我大吃一驚。
這件事讓我認識到,學生看慣了老師嚴厲的面孔,沒想到會看到淚流滿面的表情,更可能是可愛的表情包觸動了他的心弦。我豁然開朗,決定改換思路,在以后的線上教學中,再遇到作業沒有及時反饋的情況時,我不再嚴厲訓斥,而是發一些“低頭沉思”的表情包,發現作業有進步,會發一個“點贊”的表情包。偶爾一次作業完成很好時還會發一個“棒棒噠”,點三個“小鞭炮”,有時看到他用獨特的思路解決問題,就發一個“意外驚喜”的表情包。沒想到方法改變后,就發現他每天都在進步。看來,教師要想和學生有效溝通,就要放下自己的身段,用他們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還真應了那句經典名言:“親其師,信其道。”
自從發現“表情包”的奇妙效果后,我就收集了很多可愛、有趣的表情包,在和其他學生的交流時也時不時用上一些可愛、有趣的表情包,孩子們也經常用表情包和我交流,每天作業區都是一片歡騰,孩子們完成作業的速度和質量更是上了一個層次。沒想到小小的表情包架起了師生順暢交流的橋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目的不全是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小小表情包就像小鞭炮,點燃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二、妙用小視頻,增強學習效果
線上教學時,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總有一些學生會由于種種原因而不能理解每天的學習內容。上課沒聽懂,作業自然錯誤多。特別是上到六年級下冊最難的《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時,由于知識點多、知識點之間聯系緊密,需要學生有一定空間想象能力,同時習題形式多樣,和生活聯系緊密,問題變得尤為突出。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需要老師和學生一起使用教學道具反復演示和動手操作。但線上教學中,使用PPT講解十分空洞乏味,導致許多孩子難以理解圓柱和圓錐體的相關知識,課后練習也是錯誤繁多。長此以往,回到學校后,孩子們學業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給老師的教學也帶來很大壓力。
根據小學生心理認知規律,如果是學生自己生成的知識,他們就會記憶深刻。教師就把課堂上用教具演示的過程拍成視頻,如在學習圓柱的表面積的應用時,我就拿家里的奶粉桶放在桌上演示,占了桌子的面積就是占地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底面積,把包裝紙貼在奶粉桶上演示哪里是側面積,用家里的飲料瓶、塑料水管演示圓柱的體積……將需要演示的內容拍成小視頻,反復查看,還指導學生利用家里的材料反復練習。一段時 間過后甚至比在課堂上學習的效果還要好。我們經常說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材”在教育學中主要指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自身素質,我覺得應該擴大它的內涵,還應該包括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正因為疫情期間師生都在家里,而家里的演示器材多,時間充裕,教師可以通過使用不同的道具,反復演示,深化學生的認識,加深他們的理解,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師生一起創造了新的教學 方式。
三、善用小切口,筑牢教學防線
現在,孩子們已經回到了他們熟悉的課堂,線上教學好的方法還在沿用,例如每天將學習的重難點、作業的解析發到QQ群里,讓學生反復學習。一些性格內向、自尊心強的學生遇到問題時,往往自己想方設法解決,不愿意請教別人。但有些學生自學能力有限,學習上就會積累很多問題。教師利用網絡的私密性的特點,把每天學習的重難點、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寫成解析并拍成照片,上傳到班級學習群里,那些沒學會又不好意思請教、愛面子的學生就可以反復查看,這樣既照顧了這些學生的自尊心,又不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擴展了教育的時空。
批改作業時,我也常常會通過手繪一些表情包來激勵孩子們,礙于繪畫技巧有限,有時畫得不太形象生動,孩子們之間還會經常討論我畫的究竟是什么,讓我來評判,甚至有時還調侃我兩句,但我并不以為意,經常在表情包下面注上文字解釋,幫助學生們理解。 這樣一來,本是高高在上、嚴厲刻板的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變得風趣幽默了,他們更愿意和我交流了,也更愿意上數學課了,數學成績也得到了提升。這樣的一個小切口,打開了教學的縱深面,成為鞏固教學成果、筑牢教學防線的良方。
蘇霍姆林斯基說:“為了使師生之間的友好、親切和善意的關系經常保持,教師必須十分珍惜兒童對自己的信任,應該成為兒童所愛戴的、聰明的保護人。”線上教學一些探索實踐使得師生關系更融洽了,教學效果更好了。這發人深省,引人深思。其實每一種教學方式都有其優勢,善用其利,便能欣賞到不同的風景,得到意外的收獲。
參考文獻:
[1]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科生,蔣志輝.“互聯網+”支持下的“立體化教材”開發探討[J].出版科學,2018(1):4348.
[3]李啟峰.學生課堂體驗與學習成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4]單志艷.小學生師生關系、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學習策略的關系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9):2427.
[5]談潤水.小學數學創新性教學策略研究.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三)[J].2020:342343.
[6]張良.論素養本位的知識教學——從“惰性知識”到“有活力的知識”[J].課程·教材·教法,2018(03):5055.
[7]趙琪,宋乙寧,趙衛國.數學教師支持與小學生數學學業成就的關系:數學焦慮的中介作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