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 星馬雨婷
(1.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昌吉分院門診部,新疆昌吉,831100;2.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昌吉分院疼痛康復科,新疆昌吉,831100)
腦性癱瘓也可稱為腦癱,常見于臨床[1]。由于大腦損傷的區域和程度不同,所以存在的臨床表現不同,患病后患兒大腦發育遲緩,且肢體功能出現異常。該病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均存在著消極的影響。又因該疾病存在較長的治療時間,需耗費較大的人力財力[2]。因此,應抓住患兒最佳的恢復時期,給予腦癱患兒早發現、早治療和早康復。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8月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昌吉分院接受治療的54例腦癱患兒,隨機均勻分為兩組,每組27例,其中對照組男13例,女14例,年齡9~33個月,平均(20.3±7.1)個月;觀察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9~34個月,平均(20.3±7.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
納入標準:54例患兒與診斷小兒腦癱的標準符合;病情狀態較為穩定[3]。
排除標準:伴先天性、遺傳性疾病者排除;進行性的腦性癱瘓者排除;伴原發性的神經損傷者排除[4]。
干預時,給予對照組患兒體征監測、病情檢查、心理監測等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添加早期干預,主要包括:①健康宣教。將疾病概念、康復要領、治療的意義等講解給家屬,同時向其介紹康復訓練的目的以及完成日常生活動作的各種方式,如穿衣、進食等,使患兒和家屬顧慮解除。心理障礙緩解,治療信心提高。②訓練示范。對每位患兒訓練的內容加以示范,與康復訓練治療的計劃配合,向患兒及家屬直觀的示范康復手技,如并掌、對掌、對指,患兒疾病類型若為弛緩型、徐動型、痙攣型,則應對其日常的生活動作加以指導,如進食方式、睡眠姿勢等,讓患兒及家屬了解康復正確的方法,使其自我的康復能力提高。③干預行為。開展訓練生活的技能,訓練時著重于日常患兒生活的主動性和規律性,如修飾、穿著、洗漱、作息等,對日常用品和玩具進行整理,個人和病室應保持衛生和清潔,指導患兒每日參與有益活動,鍛煉身體時可選擇慢跑、做游戲、跳舞等活動,以授課方式展開健康教育,組織患兒及家屬學習,1~2次/周,對于出現在治療中的個性和共性問題,給予個別和集體指導的方法。④干預心理。因患兒肢體存在殘疾,對其外界活動產生限制,其行為和心理上常伴異常,所以需給予更多關愛和呵護。表現主要為愛哭鬧、愛發脾氣、孤獨感、自卑感等,心理厭煩和恐懼訓練。對此,本文結合患兒的生活、心理和訓練,與患兒在訓練中多交流,注重觀察其興趣和情緒,給予啟發和誘導,使其情緒穩定、病態心理得以調整,并與之成為朋友。主動在訓練中與之交流,對其情緒改變加以觀察。針對其一點一滴的進步,每個正確的姿勢或動作,均給予鼓勵、表揚,使其康復積極性得以調動。
①對干預前后兩組綜合功能的評分加以觀察,評定時以殘疾兒童的綜合功能評定表為依據,內容涵蓋認知、言語、運動、自理、適應等功能,功能越強,分數則越高。
②以GMFM-88(88項粗大運動功能測量表)評價兩組粗大運動的得分,包括坐位、俯臥位、仰臥位等。
③以自制量表評價滿意度,20分滿,16~20分為十分滿意,12~16分為一般滿意,0~12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十分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認知功能、言語功能、運動功能、自理動作、社會適應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各項指標數據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1。
表1 綜合功能分析 (±s,分)
表1 綜合功能分析 (±s,分)
?
護理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GMFM-88評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GMFM-88評分(78.31±12.27)分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GMFM-88評分(64.27±15.7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2。
表2 GMFM-88評分 (±s,分)
表2 GMFM-88評分 (±s,分)
?
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兒護理滿意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比較 [n(%)]
引發小兒出現肢體運動殘疾中主要的一種疾病是腦癱,該疾病對小兒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不利于提高人口素質,因而研究早期的腦癱干預問題得到世界的關注[5]。因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腦癱患兒智力低下、無法正常交流,延長患兒康復治療的時間,對其康復效果十分不利。文獻指出[6],大腦在0~2歲時存在最為迅速的發育和最強的代謝能力,因此早期確診、早期治療是兒童腦癱發展的必然趨勢。經對異常姿勢反射的抑制,將運動正常模式輸入,可使主動運動得到最大程度誘發,腦可塑性、可重構是該治療理論的基礎,即經樹突和軸突作用神經元間聯絡可重新建立。興奮傳遞恢復,代償作用發揮,功能重建得以實現。據研究指出[7],嬰幼兒大腦處于發育期,而后天環境可“修剪”或“塑造”腦發育,因此早期的干預和治療是患兒發揮潛在能力唯一的途徑,其效果可事半功倍[8]。
經本次研究顯示,兩組綜合功能、GMFM-88評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均較對照高,提示給予腦癱患兒早期康復加以干預,其效果十分顯著。經早期干預可使患兒在康復治療時患兒可主動配合,使康復療效提升。通過康復教育的實施,明顯改善患兒認知功能、言語功能、運動功能、自理動作及社會適應能力,與教育康復的早期結合,可使患兒生存的質量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給予腦癱患兒早期康復護理,對其綜合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兩組患兒的GMFM-88評分及滿意度評分,對患兒坐位、俯臥位、仰臥位等體位發育有顯著改善作用,存在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