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云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一(2),河南鄭州,450000)
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常見外傷,多發于交通事故、高處墜落及工傷事故等意外傷,主要分為顱腦損傷、顱骨損傷及頭皮損傷三種,甚至三者可合并存在,患者主要表現為嘔吐、頭痛、瞳孔散大及腦水腫、腦疝等,患者往往因難以接受現實而產生自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甚至產生輕生念頭[1]。我科對57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人文關懷干預,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焦慮抑郁情緒顯著得以改善,現報道如下。
納入2017年4月~2019年4月本院113例顱腦損傷患者擲幣法將其分為2組。對照組56例患者中,男29例,女27例;年齡 37~55(47.68±5.36)歲;病程 7~29(17.93±1.80)d。觀察組57例患者中,男26例,女31例;年齡35~60(47.49±5.54)歲;病程 6~30(18.05±1.72)d。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經統計學比較無明顯差異(>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本院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存在顱內血腫、腦挫傷等病變,符合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2],患者無認知功能障礙,無意識障礙及語言障礙,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排除顱腦損傷后認知功能障礙者,意識模糊者,精神疾病病史者,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等。
對照組56例患者接受神經外科常規干預,包括嚴密觀察患者顱內壓、瞳孔及呼吸頻率、脈搏、血壓等生命體征,定期翻身及呼吸道清潔護理,預防呼吸道并發癥。
觀察組57例患者神經外科常規干預基礎上加以人為關懷干預,方法如下:依據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環境及目前認知水平制定出具有針對性人文關懷干預方案,使人文關懷干預內容符合每位患者心理需求,充分給予患者人性關愛和重視,同時為功能康復需求,依據患者活動能力范圍,設定合理的功能康復計劃,與患者家屬融洽溝通,取得家屬完全配合后叮囑家屬協助患者進行功能康復鍛煉,并予以心理鼓勵及親情感化,對于焦慮抑郁較重患者需額外協助家屬聯系心理治療師,給予專業的心理指導,讓患者在合理的功能康復計劃中恢復功能鍛煉,在溫馨、人性、親情的心境下去參與日常基礎活動及社交,家屬由輔助-協助逐步過渡至患者自理生活,自己料理自己的飲食起居,并耐心予以指導、解答心中疑慮。
(1)采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EORTCQLQ-C30)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2)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干預前后抑郁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情緒,均包括20個題目,每條題目采用1~4分四級評分法,得分越高提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采用SPSS21.0軟件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2檢驗。<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EORTCQLQ-C30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0.05),干預后,觀察組EORTCQLQ-C30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1。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及SDS評分明顯降低,且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EORTCQLQ-C30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EORTCQLQ-C30評分比較 (±s,分)
注:組間干預后比較(=6.1361,<0.05)。
?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評分及SA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DS評分及SAS評分比較 (±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0.05。
?
顱腦損傷多發生于交通車禍、高處墜落等意外之后,該病具有極高致死、致殘率,不僅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打擊,還給社會帶來負擔,患者身心往往難以接受這一突然打擊,致使出現性格改變、抑郁、輕生、焦慮等不良情緒[3]。眾多學者研究一致認為顱腦損傷患者傷后心理情緒的治療與疾病的治療同等重要[4-5]。若心理情緒得不到良好的干預則直接影響患者預后,甚至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肢體功能癱瘓,給患者精神及肢體上帶來極大的痛苦,同時還增加患者家庭負擔及經濟壓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人文關懷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DS評分及SAS評分均明顯降低,且低于對照組,可見人文關懷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人文關懷干預充分給予患者人性關愛,重視患者的心理,對于焦慮、抑郁較為嚴重者還協助家屬聯系專業的心理治療師,讓患者處于溫馨、人性環境下去感受生活,參與日常活動及基礎社交活動,從而進一步改善其不良情緒。本研究結果亦顯示,觀察組患者經人文關懷干預后,EORTCQLQ-C30各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見人文關懷干預能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人文關懷干預以患者教育程度、家庭環境及病情準繩,通過制定符合每位患者心理需求的康復計劃,使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三方合作,共同協助患者進行功能康復鍛煉,并指導家屬及時鼓勵患者自理生活,從而提高患者信心及情緒,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有助于患者預后,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