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瑞芬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口腔二病區,河南鄭州,450000)
研究表明[1],口腔惡性腫瘤在全身腫瘤發病率腫可占到4%左右。手術是臨床上治療口腔惡性腫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由于位置較為特殊,在患病及手術前后均會對機體的吞咽功能、咀嚼功能等造成嚴重影響,不利于患者進食,極易引起電解質紊亂,低鉀血癥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極不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是臨床急需解決的難題。有研究指出[2],低鉀血癥是可以預防的,術后給予積極的預防護理,能夠有效降低低鉀血癥發生率。該研究旨在觀察品管圈管理模式應用于口腔惡性腫瘤術后患者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1例口腔惡性腫瘤,依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40例,男13例,女 27例;年齡 36~76歲,平均(57.01±4.33)歲;上頜骨惡性造釉細胞瘤4例,舌癌6例,牙齦癌2例,軟組織癌23例,口底癌3例,軟腭癌1例,頰癌1例。觀察組41例,其中男15例,女 26例;年齡 33~79歲,平均(57.08±4.29)歲;上頜骨惡性造釉細胞瘤3例,舌癌5例,牙齦癌3例,軟組織癌25例,口底癌2例,軟腭癌2例,頰癌1例。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有可比性。
符合口腔惡性腫瘤診斷標準[3],納入患者均行手術治療,符合手術指征,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手術禁忌證者,預計生存期<6個月者。
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常規術后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皮瓣恢復進度、24h出入量及電解質水平,了解患者精神狀態,術后是否出現嘔吐、精神萎靡、發熱、手足抽搐等情況出現,及時告知醫生做對應處理。觀察組增加品管圈管理:(1)成立品管圈小組。由本院口腔科二病區醫護人員自發參與,入組成員共計10名,其中護理人員7名,醫生3名,民主投票后選定組長,確定圈名為預防小組,圈徽為綠色小樹,意義為呵護患者健康,促進患者疾病快速轉歸。(2)確定主題。設定目標,品管圈主題目標為降低患者術后低鉀血癥發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狀態。(3)現狀調查。通過召開圈會,確定調查計劃,分為兩組同時進行,一組查閱臨床上2017年~2019年關于口腔惡性腫瘤術后低鉀血癥的文獻,另一組查同期本院口腔惡性腫瘤術后患者低鉀血癥發生情況,記錄后進行分析整理,明確術后低鉀血癥發生原因及影響因素。(4)制定干預計劃并責任到人。①營養評估,制定飲食計劃;②合理鎮痛;③嚴格控制補液量;④給予患者心理指導;(5)明確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優化干預內容;(6)確認干預效果。
(1)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低鉀血癥發生率,判定標準:血清鉀濃度<3.5mmol/L,低鉀血癥發生率=發生率術/總例數×100%;(2)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總分越高患者焦慮程度越嚴重,其中>50分為肯定有焦慮。
數據采用 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n(%)]、(±s)分別表示計數、計量資料,分別用卡方、檢驗,<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低鉀血癥發生率7.32%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1。
干預后,對照組患者SAS評分較觀察組患者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2。
表1 低鉀血癥發生率對比 [n(%)]
表2 SAS評分對比 (±s,分)
表2 SAS評分對比 (±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0.05;與對照組比較,#<0.05。
?
低鉀血癥是術后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患者臨床主要以四肢麻木、肌無力、發作性軟癱、乏力等為主要表現[4]。臨床研究表明[5],口腔惡性腫瘤術后患者極易發生低鉀血癥,對患者術后康復造成嚴重影響,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常規護理以監測患者電解質水平為主,在發現情況異常時及時給予對癥治療,但對于其發病率并無有效預防,是當前臨床急需解決的難題[6]。
品管圈是質量管理中一種較為常用的方案,其對于解決難題、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7],當前,其在臨床中的應用率及應用范圍逐漸擴展。該研究內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應用于口腔惡性腫瘤術后患者中顯示,有效降低患者術后低鉀血癥發生率,且患者SAS評分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證實品管圈能夠有效預防口腔惡性腫瘤術后患者低鉀血癥的發生,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臨床分析認為,品管圈是一種人為的自發組成的團體,組成的目的在于積極的解決其共同遇到的難題,目的性較強,在組成后具有較佳的工作積極性及自發性,相較于傳統的護理模式其工作效率更高。組成后通過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式,積極執行檢查并進行優化,促進良性循環開展,進一步提升干預效果。本研究內,通過研究文獻及本院既往病例發現,口腔惡性腫瘤術后發生低鉀血癥的原因與營養攝入不足、副腫瘤綜合征、術后疼痛、補液過多、精神因素等有關,口腔惡性腫瘤的位置較為特殊,其在發病后術前、治療過程中及術后均會對患者的進食造成影響,不利于患者營養攝入,因此,該研究內通過對患者的影響狀態進行評估,與營養師商議后制定合理的膳食計劃,保證患者在減少進食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有著充足的營養攝入;術后疼痛對患者造成較大困擾,極易導致患者精神狀態異常,影響進食預防,術后應積極給予患者鎮痛,通過按摩、轉移注意力等方式進行,必要時給予藥物鎮痛,以降低疼痛對于機體的刺激;術后補液是臨床上為防治電解質失衡的常用方法,但是補液過度會導致細胞內進入大量的K+,降低機體血鉀水平,引起低鉀血癥的發生,術后補液過程中除嚴密監測機體電解質水平外,應結合患者進食量、手術情況、病程等制定更為合理的補液計劃,依據電解質水平及時進行調整;惡性腫瘤疾病對患者的精神往往會造成較大的壓力,加之手術的刺激極易引起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滋生,影響胃腸功能,不利于機體胃腸蠕動及消化功能的正常進行,通過心理指導,積極與患者溝通,使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療過程及方式,疏解患者負面情緒,減輕患者精神壓力,促進機體胃腸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品管圈模式通過明確口腔惡性腫瘤患者術后低鉀血癥的發生原因,積極尋找對策,制定對應干預計劃并積極實施,消除誘因,能夠有效降低低鉀血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