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口腔頜面外二科,河南鄭州,450052)
口腔惡性腫瘤是頭頸部惡性腫瘤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患者臨床以口腔麻木、出血、腫塊、灼熱、結節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對患者的口腔功能造成嚴重影響,若病情進一步發展,引起淋巴結轉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手術是臨床上治療口腔惡性腫瘤的常用手段之一,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癥狀體征,但是術后仍需配合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以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1]。PDCA模式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用的管理模式,其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佳的干預效果。該研究旨在觀察PDCA管理模式應用于口腔惡性腫瘤圍術期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口腔惡性腫瘤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100例,男 53例,女 47例;年齡 28~65(46.41±3.36)歲;病程 17~29(22.96±0.35)d。觀察組100例,男 55例,女45例;年齡31~67(46.45±3.41)歲;病程 15~27(22.91±0.41)d。兩組患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有可比性。
經細胞學檢查、活組織病理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檢查確診符合口腔癌診斷標準[2],納入患者均行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進行治療,患者知情同意,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既往化療、放療史,合并急性感染患者,手術禁忌證患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圍術期干預,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安撫患者心理,指導患者飲食及口腔護理,術中與醫生積極配合,術后對患者進行體位管理,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皮瓣情況及引流液情況,保持呼吸道通暢,出院時給予出院指導;觀察組患者增加PDCA管理模式:①建立PDCA管理小組,由科室主任擔任組長,護士長擔任副組長,組員有主管護師2名,責任護士2名,所有成員進行PDCA管理模式培訓學習合格后上崗。②制定計劃,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需求,查閱相關文獻,明確口腔惡性腫瘤患者圍術期易發生的并發癥,并給予早期預防。③執行檢查,嚴格按照已定計劃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仔細檢查有無紕漏。④集中處理,收集干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詳細分析并找到解決方案,在進行組內討論后再次完善干預計劃并行實施,實施過程進行檢查,收集干預內出現的問題,總結后再次完善計劃,反復進行,直至患者出院。
①疾病知曉情況:采用我院自制的疾病知曉評分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疾病知曉情況越佳。②自我效能:采用惡性腫瘤自我效能評分量表(SUPPH)評價,總分145分,分數越高自我效能越好。③治療依從性:采用治療依從性量表評價,其內包含10項內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治療依從性越高。④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依據統計學軟件SPSS 22.0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 檢驗,<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SUPPH評分、疾病知曉評分及治療依從性評分均無統計學意義(>0.05),干預后均較干預前明顯提升,觀察組患者提升效果及幅度較對照組患者更為明顯,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1。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00%,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1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2。
口腔衛生差、長期嗜好煙酒、異物長期刺激、營養不良、黏膜紅斑白斑等因素與口腔惡性腫瘤的發生有著密切關聯,早期發現及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癥狀體征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3]。口腔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較多,常見的有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中藥治療等治療方式,惡性腫瘤擴大切除術聯合股前外側皮瓣修復術后行氣管切開術是手術中較為常用一種,其能夠有效清除機體病灶,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為進一步提升患者術后康復進度,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積極有效的護理配合必不可少[4]。
表1 疾病知曉、SUPPH及治療依從性評分對比 (±s,分)
表1 疾病知曉、SUPPH及治療依從性評分對比 (±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0.05;與對照組比較,▲<0.05。
?
表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n(%)]
本研究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疾病知曉率及SUPPH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提升,提示術后干預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對疾病的認知及治療依從性,而觀察組患者各項指標水平改善效果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且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患者更低,提示在常規圍術期干預基礎上增加PDCA模式干預能夠更為有效的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自我效能及治療依從性,進一步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性高。臨床分析認為,常規圍術期干預措施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認知,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但是其存在對術后病情預估不足,在出現突發情況時不能夠及時進行應對,加之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不明顯,可能存在抵抗治療心理,術后恢復效果并不理想。PDCA模式是質量管理中一種較為常用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分為四步,即為制定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通過明確患者基本信息,查閱相關文獻,總結臨床經驗,提前制定護理計劃,進行提前預防,有效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激發患者自我效能,促使患者更為積極得配合治療,進一步提升護理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且該模式并不僅四步,在四步完成后通過總結經驗,收集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開會分析總結,歸納入下一輪護理工作中,在循環過程中促使護理措施不斷完善,最大限度提升護理效果[5]。
綜上所述,PDCA模式通過改善口腔惡性腫瘤行手術治療的圍術期患者自我效能、治療依從性及對疾病的認知,在循環過程中不斷完善護理計劃,有效提升護理效果,降低圍術期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