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偉鋒時寶萍 孔雅君 李忠義
(1.鳳翔縣醫院急診科,陜西 寶雞,7214002;2.鳳翔縣醫院骨二科,陜西 寶雞,7214002;3.鳳翔縣醫院麻醉手術科,陜西 寶雞,7214002;4.鳳翔縣醫院急診科,陜西 寶雞,7214002)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狀動脈管腔出現阻塞,心肌耗氧量處于劇烈增加的狀態,或因冠狀動脈痙攣引起的心肌壞死的病癥,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胸骨后劇烈疼痛、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心電圖進行性改變等。本病容易并發心力衰竭、休克或心律失常,其會讓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靜脈溶栓的治療手段,可促使梗死動脈快速實現再通,進而對病情發展進行有效控制,改善預后以及生存質量[1]。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54例早期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樣本,現將治療體會展開以下報道:
收集2017年7月~2019年7月鳳翔縣醫院收治的54例早期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參照奇偶數法分成兩組,對照組為27例患者,其中有15例為男性,12例為女性,患者年齡分布35~74歲,平均年齡為(57.3±2.6)歲;其中廣泛前壁梗死6例,急性下壁梗死13例,前間壁梗死8例;實驗組為27例患者,其中有16例為男性,11例為女性;患者年齡分布36~75歲,平均年齡為(58.2±2.7)歲;其中廣泛前壁梗死7例,急性下壁梗死11例,前間壁梗死9例。對比基線資料上的差異(>0.05),有此次比較價值。
納入標準:①可滿足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內科學分會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2];②持續胸痛時間≥30min;③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發病持續時間<6h;②屬于溶栓禁忌證;③重要臟器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行常規治療的為對照組患者,主要包括吸氧、止痛,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甘肅祁連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2021159),300mg/次,口服波立維(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56410),75mg/次,兩藥同時服用,1 次 /d,2d 后調整阿司匹林腸溶片為100mg/次,連續進行4d的治療。行靜脈溶栓治療的為實驗組患者,尿激酶(上海楓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52)150萬U+0.9%氯化鈉注射液150mL行靜脈滴注,滴注期間對速度進行合理性調整,滴注完成時間約40min。2h后予以尿激酶(上海楓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152)60萬U+0.9%氯化鈉注射液60mL行靜脈滴注,滴注完成時間約40min,連續進行4d的治療。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監測,同時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包括以前準備除顫儀、急救藥物等。
胸痛等臨床癥狀在治療2h內全部消失,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無任何異常,14h內出現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代表的標準是顯效;胸痛等臨床癥狀在治療2h內有所減輕,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抬高ST段下降達50%左右,24h內出現了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代表的標準為有效;胸痛等臨床癥狀、心電圖檢查結果等均無明顯變化,或病情持續性加重,代表的標準是無效。顯效百分比與有效百分比相加后即可將治療總有效率計算出來[2]。
觀察并統計兩組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心血管事件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記錄兩組CK達峰時間(血清CK-MB酶峰值時間)及冠脈再通(標準:ST段抬高在2h內回降>50%;胸痛癥狀2h內基本上完全消失;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在2h內出現;血清CK-MB提前出現了峰值)情況。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實驗中兩組得到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2檢驗。<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74.07%,低于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6.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1。

表1 比較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 [n(%)]

表2 比較兩組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n(%)]
實驗組CK達峰時間(15.27±0.97)h短于對照組(21.44±1.78)h,其冠脈再通率 66.67%(18/27)高于對照組 37.04%(10/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15.8155,、4.7473,=0.0000、0.0293)。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當中的常見病,冠狀動脈嚴重缺氧缺血狀態下造成的斑塊破裂,導致血小板發生黏附,激活凝血功能,堵塞管腔,造成梗死,這是引起本病的原因所在。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ST段會出現非常明顯的抬高現象。調查發現,近年來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數量逐年增多,其已經成為嚴重威脅民眾健康的病癥[3]。
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時間就意味著生命,倘若可以在發病12h內恢復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即可恢復正常的心肌供養、供血。但實際的情況卻是,因為國內醫療技術水平非常有限,很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無法在發病24h內得到針對性的治療,導致病死率明顯提升[4]。鑒于此,必須盡早給予科學有效的臨床治療,以確保患者的生命可以在黃金時間內得到挽救。
目前臨床方面主要采用常規治療、靜脈溶栓治療法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開展治療,其主要通過對血栓部位的堵塞情況進行改善,促使缺血范圍縮小,對梗死區的血氧供應進行有效改善。波立維、阿司匹林等作為傳統性的治療藥物,其中的阿司匹林主要通過小腸上部實現藥物的吸收,給藥20min內科達到血藥濃度峰值,其可對血小板環氧酶進行強效一直,促使血栓程度降低。本品可對血小板聚集和前列腺素生成進行抑制,能夠促使機體中的炎性反應物質含量降低,對溶酶體酶的釋放產生阻止。波立維能夠對二磷酸腺苷、血小板的特異性結合起到選擇性的抑制作用,進而對血小板的聚集進行抑制。盡快聯合治療的方式可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有效抑制,但治療效果的穩定性較差,并且容易產生藥物依賴性[5]。靜脈溶栓治療主要通過尿激酶完成溶栓,其可對病人體內的硬化斑塊、血栓等進行溶解,促使心肌缺血等相關的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減少心肌梗死的再次發生概率,實現血管再通,提升血流速度。給予尿激酶治療過程中,因為不存在抗原,所以可促使纖溶酶原出現相應的轉變,促使患者體內的纖維蛋白凝塊快速溶解,同時可對治療過程中出血的發生風險進行有效預防,所以能夠取得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6-7]。
本組研究的結果是: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冠脈再通率均顯著比對照組高,心血管事件發生率顯著比對照組低,CK達峰時間顯著比對照組短(<0.05)??梢婌o脈溶栓治療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應用有利于顯著改善病癥,促進冠脈再通,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概率,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