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霞
(濱州市濱城區市立醫院消化內科,山東濱州,256602)
乙肝肝硬化多由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約有三至四成的乙型肝炎患者最終會發展為乙肝肝硬化[1]。這一疾患發生后,將會造成患者的肝組織受損,且這一損害常伴有彌漫性。若未能及時地治療和控制,患者肝功能指標將會進一步惡化,甚至危及到生命。當前,對乙肝肝硬化的治療仍采用的是抗病毒藥物治療[2]。而這類藥物較多,同時治療方案也較為多樣。為進一步探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給藥方案,特對我院在治療過程中的給藥方案展開對照研究,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到濱州市濱城區市立醫院乙肝肝硬化9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知曉并同意參與此次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乙肝肝硬化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45例,對照組采用阿德福韋酯治療,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4±5.5)歲,病程在 1~15年,平均病程(11±3.5)年;觀察組 45例,采用恩替卡韋治療,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齡(53±4.5)歲,病程在1~16年,平均病程(10±1.5)年。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程上無統計學差異(>0.05),可以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90例患者經臨床醫學檢測均確診為乙肝肝硬化且均為首次治療。
排除標準:對肝移植史、其他肝膽疾病、惡性腫瘤者及存有精神類疾患的患者予以排除。
對照組患者采用阿德福韋酯治療(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0666;1次 /d,10mg/次),并輔以護肝藥物,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病癥予以利尿劑、人血蛋白以及抗感染等方面的治療。15d為1個療程,共1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采用恩替卡韋治療(海南中和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65;1次/d,0.5mg/次),其它輔助藥物及治療干預措施與對照組相同。15d為1個療程,共1個療程。
此次研究中,主要是采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相關標準對患者進行診斷。觀察指標涵蓋治療效果、HBV-DNA轉陰率及肝功能指標。以臨床醫學檢測和醫護記錄為準。觀察周期為48周.其中,對患者的在接受治療后的有效率情況進行評測,共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①顯效:患部乙肝肝硬化癥狀消除,HBV-DNA轉為陰性且肝功能基本恢復正常。②有效:患部乙肝肝硬化癥狀好轉,HBV-DNA轉為陰性且肝功能得到較大程度恢復。③無效:患部乙肝肝硬化癥狀未消除,HBV-DNA未轉為陰性且肝功能未恢復正常。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對所有數據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應用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用2檢驗,<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乙肝肝硬化的對照組中,顯效21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86.6%;乙肝肝硬化的觀察組中,顯效27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97.7%;觀察組的治療效果要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1。
在治療的 4周、12周、24周、48周,對兩組患者的HBV-DNA轉陰率分析中,觀察組的HBV-DNA轉陰率要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2。
經治療后,對照組和觀察組肝功能指標中的ALB(白蛋白)、ALT(谷丙轉氨酶)、TBIL(總膽紅素)及 PTA(凝血酶原活動度)較治療前均有改善,具有統計學意義(<0.05);且觀察組肝功能指標中的ALB、ALT、TBIL及PTA改善程度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 3。

表1 乙肝肝硬化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效果統計 [n(%)]

表2 對照組和觀察組HBV-DNA轉陰率統計 [n(%)]
表3 乙肝肝硬化對照組和觀察組肝功能指標統計 (±s)

表3 乙肝肝硬化對照組和觀察組肝功能指標統計 (±s)
注:與治療前比較,#<0.05;與對照組比較,*<0.05。
?
我國的乙肝病毒攜帶人群十分龐大。有資料顯示,乙肝病毒攜帶者接近我國人口的近十分之一。乙肝病毒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多數攜帶者可以依賴機體的免疫系統來實現對乙肝病毒的應對。而對于部分免疫力較為低下或免疫系統存有缺陷的患者而言,則極有可能轉化為慢性乙肝。在乙肝病毒的清除期,病毒的免疫作用和機體的清除作用之間會進行反復的較量,這將在較大程度上導致患者肝組織的受損而逐步硬化,而硬化開始之后,具有不可逆性。這也導致肝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成因[3]。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對肝病毒的有效抑制是緩解和防止肝硬化的最優途徑。在對這些抗病毒藥物的質量中,多選用恩替卡韋、阿德福韋酯為主,并輔以不同的給藥方案來實施治療。
恩替卡韋、阿德福韋酯這兩種藥物相比,前者主要是以病毒抑制為主,后者主要是以HBV-DNA多聚酶抑制治療為主。就前期的治療方案的實施中發現,使用阿德福韋酯的患者,會導致血清肌酐水平上升和血清磷水平降低,且表現出一定的腎毒性。而恩替卡韋不具有腎毒性且長期使用的安全性較高[4-6]。在此次的治療中采用恩替卡韋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在治療效果、HBV-DNA轉陰率及肝功能指標上均要優于采用阿德福韋酯為主的對照組,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建議在今后的臨床治療過程中,能夠采用恩替卡韋治療,以緩解病痛給患者身心所帶來的折磨,促成其肝功能的改善和疾患的治療。
綜上所述,采用恩替卡韋能夠顯著促進肝功能的好轉,效果較為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