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
(北京市和平里醫院藥劑科,北京 東城,100013)
近些年來,中藥治療是傳統中醫中的重要治療手段,已為大多數患者所接受[1]。但由于中藥種類較多,且不斷有新的制劑出現,不同種類的中藥應用于臨床醫學,出現不同的影響,進而會出現中藥服用不合理的情況,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臨床療效的得不到保證,病情急劇加重,解決中藥用藥安全問題已是迫在眉睫[2]。就中藥治療的患者,普遍服用常規藥物,并開展用藥指導,但中藥師開展用藥指導缺少優質性,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得不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將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1例中藥治療的患者實施藥學服務后,對于患者依從率與中藥不良反應的作用,研究詳細結果,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北京市和平里醫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1例中藥治療的中藥治療患者,按照用藥指導方法不同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其中實驗組52例,常規組49例。常規組患者,男25例,女24例;年齡24~75歲,均值年齡(45.12±3.9)歲。實驗組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25~78歲,均值年齡(46.21±3.5)歲。兩組一般基線資料對比,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可進行對比研究。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采用中藥治療;②無嚴重并發癥患者。排除標準:①有中藥過敏病史或用藥禁忌的患者;②資料不全者。
常規組對患者實施常規用藥指導,實驗組對患者開展藥學服務。
常規組給予患者常規用藥指導如下:用藥需要注意的事項、用藥合理時間、用藥次數等,須悉數告知患者。
實驗組中藥師在常規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開展藥學服務如下:①用藥指導:積極講解服用中藥方法,告知患者遵照醫囑,合理服用中藥,為藥物有效性提供保證,避免不良反應。中藥的煎煮制作要點、服用次數與劑量、時段和注意事項等也要告知患者,耐心及時解答患者的疑問。②建立藥歷:藥歷不僅要體現個性化,還要嚴格管理,存檔要及時,包含用藥詳細指導、用藥后治療情況、患者服藥物的種類,劑量,用藥頻次,療程,療效情況等。患者的用藥情況需詳細記錄,藥學服務的時間要明確具體。③藥學咨詢:中藥師要積極為患者及家屬提供藥學咨詢,提高優質性。要對患者的診斷情況有所了解,合理調配處方。重視書寫,針對性地與患者進行交流。語言要簡單明了,講解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高疾病的認知度,便于患者聽從醫囑合理用藥。④對患者定期跟蹤隨訪:建立完善的跟蹤隨訪制度,定期開展隨訪工作,以便及時獲取患者的最新信息,做好隨訪記錄,包括隨訪方式、時間等,詳細記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方便中藥師采取針對性措施,促使患者合理應用中藥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服用中藥的用藥依從性和服用中藥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情況。服用中藥的用藥依從性根據服用中藥次數、時間、劑量、方式四方面的正確率來判斷,用藥次數(時間、劑量、方式)正確率=用藥次數(時間、劑量、方式)正確例數/總例數×100%;中藥不良反應發生率=中藥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通過SPSS20.0的統計學軟件記錄和分析相應的實驗結果,采用[n(%)]表示計數資料,其結果數據應用卡方值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用藥次數正確率(94.23%)、用藥時間正確率(88.4%)、用藥劑量正確率(96.15%)、用藥方式正確率方面(98.07%)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說明實驗組的用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常規組的用藥依從性。見表1。
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9%,顯著低于常規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46.9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服用中藥的用藥依從性對比 [n(%)]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n(%)]
目前,臨床上服用中藥后常會出現中毒性反應、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大部分與患者不合理用藥息息相關[3]。中藥沒有用正確的煎煮方式、用藥沒有嚴格遵照醫囑等,都是不合理用藥的表現[4]。據相關研究表明[5],若要改善中藥治療現狀,降低服用中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必須要注重藥學服務的有效性,并將其作為關鍵環節,因為它將患者作為核心,注重用藥指導,主要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得到改善,提高服用中藥的合理性,避免患者出現中藥不良反應,極具優質性。針對本研究的數據,治療的患者運用常規藥物護理和中藥師開展藥學服務方式,并且將藥學服務分為用藥指導、藥歷建立、藥學咨詢、定期隨訪,旨在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不僅體現出中藥藥學服務的個性化,中藥師還能夠根據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開展針對性藥學服務,提高用藥過程的有效性[6-7]。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用藥次數正確率為94.23%、用藥時間正確率88.46%、用藥方式正確率為98.07%、用藥劑量正確率96.15%,常規組的用藥次數正確率為75.51%、用藥時間正確率65.3%、用藥方式正確率為77.55%、用藥劑量正確率59.18%,實驗組明顯都要高于常規組(<0.05),說明實驗組的用藥依從性優于常規組的用藥依從性;實驗組的中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9%,常規組的中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93%,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0.05),說明開展中藥學服務可以減少不良反應事件發生,提高中藥用藥安全性和可靠性。
綜上所述,中藥師實施藥學服務可積極改善中藥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服用中藥的依從性,減少中藥服用后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在臨床醫學上臨床應用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