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飛
(北部灣大學陶瓷與設計學院 廣西 欽州 5350000)
自新石器時代起,一直到當代陶瓷文化這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西方陶瓷裝飾文化的發展,伴隨生產關系、生產方式、生產技術的變革,表現得淋漓極致。同時,也因為中西方文化、地域、習俗等的差異性,陶瓷裝飾美學的發展,存在地域上、空間上、時間上、文化上的差別,但各有千秋、千姿百態。中西陶瓷裝飾文化的發展,彼此相互借鑒、不可分離。總體表現為,從傳統單一化、實用功能,逐漸轉向現代陶瓷產品裝飾以及向純粹的藝術表達分離。即進入21世紀以來,形成了現代陶藝與當代陶藝發展方向,有別于傳統陶瓷裝飾現象;陶瓷裝飾語言的研究與運用,成為作品內在精神表達與呈現的一種方式與渠道,它與陶瓷其它成形手段、文化理念、表現形式等,共同構筑了當代陶瓷裝飾審美文化。然而,面臨新時代、新技術美學挑戰,欽州坭興陶的裝飾語言發展也毫不例外,幾乎與唐朝以來的中原文化發展相對應,其陶器裝飾語言的發展,伴隨地方特有的材質、南越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因素,經過時代審美與生活的需求,逐漸形成了新時代背景下的坭興陶裝飾內容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坭興陶材質特性,以及富有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裝飾題材。當然,坭興陶的裝飾語言發展,離不開中國傳統美學的困擾,裝飾內容、題材的借鑒,流傳下來的傳統裝飾線刻(陰刻陽填)、淺浮雕、鏤空等方式,從坭興陶裝飾文化發展的時間與空間外延上,幾乎無太多的變化,市面上坭興陶裝飾文化存在“千人一面”的現象,出現了與時代審美斷層的現象。因此,筆者在尊重傳統坭興陶裝飾語言的基礎上,關注當代人物質文化需求,關注當代社會現象,關注弱勢群體,提出新時代文化審美,著重從當代審美需求、技術美學(虛擬仿真技術、3D打印技術)的發展角度,重新思考坭興陶當代裝飾審美的可能性。

圖1 葫蘆瓶
當下坭興陶裝飾題材的運用,主要以傳統文化題材為主,即雕刻吉祥圖案以示美好生活的愿望,如:葫蘆代表福祿;牡丹代表榮華富貴、吉祥;荷花代表和美高尚;稻米代表豐收;魚代表年年有余等,以及少量的現代裝飾題材,但是主要都是以復制、借鑒為主。坭興陶裝飾語言存在“千人一面”、同質化現象,缺少一定的時代審美特征,其中,傳統山水、花鳥、人物、書法,成為了當下坭興陶裝飾文化的主體,題材結構繁雜、技巧難度高(高浮雕、透雕、疊雕)等裝飾題材,卻很少被從業者推崇,當代裝飾文化題材在坭興陶行業的傳播幾乎為零。具體包括以下裝飾題材的運用:書法題材裝飾(大篆、小篆、草書、行書、楷書、鐘鼎、石鼓、銘文等)(見圖1);傳統繪畫題材裝飾(山水、花鳥、人物元素);傳統工藝美術裝飾圖案(彩陶、玉器、青銅器、木器陶瓷、漆器、民間年畫、剪紙);廣西少數民族裝飾題材(銅鼓、繡球、壯錦、舞蹈、節日、花山壁畫);石窟裝飾題材(云岡、龍門、敦煌、麥積山等);現代裝飾畫題材(韓美林、丁紹光、劉紹薈、劉秉江、張汀、黃永玉、冷冰川等);西方古典繪畫裝飾題材(意大利、法國宗教題材等)。
據坭興陶史料記載,自古以來“六藝古法”是坭興陶最主要的裝飾技藝與方法,坭興陶行業大多數從業者熱衷于此舉此法,同時受到學院教育的坭興陶從業人員影響,在保持傳統技藝的同時,能根據知識的結構,提出全新的裝飾思維方法,但此種方法,相對于傳統的耳熟能詳的裝飾技藝與方法,很難成為21世紀坭興陶產業振新與發展的核心裝飾思維方法。
坭興陶裝飾技藝主要包括:
(1)二維空間的線刻裝飾,多采用陰刻陽填的方式,通過填“黑、紅、黃、藍、白”等化妝土,其燒成溫度、泥料干濕收縮程度,基本上與坭興陶大致相同。
(2)2.5維淺浮雕(低起位線)裝飾,通過對形象進行素描關系的壓縮,呈現畫面高低起伏的光影與裝飾效果(見圖2)。
(3)三維空間的高浮雕(高起位線)裝飾,主要依附與坭興陶器物表面,光影效果明顯,有些高浮雕作品的空間堆積與壓縮,接近于立體圓雕裝飾。此類方法要求從業人員對空間的認知與表達能力高,所以此種壓縮方法,很少被廣泛應用于坭興陶產品的研發。
(4)縷空雕刻裝飾(透雕、疊雕),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雕刻圖案更醒目,有強烈的雕刻藝術風格,極富于裝飾效果;但需經過繪圖、縷空、鑿粗坯體、修光、細潤等一系列操作工序而成。此法程序復雜,很少在坭興陶中運用。

圖2 牡丹瓶
5)打磨拋光裝飾,坭興陶多采用無釉裝飾,燒制打磨拋光等工藝,充分發揮泥料中所蘊含的天然化學成分,借助“火”的裝飾錘煉,去除表層的氧化層覆蓋物,結合器物主題表達寓意,適當打磨拋光,保留有利于作品主題表達的部分,呈現出坭興陶打磨拋光裝飾的美感。
筆者著重從坭興陶材質語言裝飾、多種材料混合裝飾語言研究、裝飾觀念與技藝方法等角度,重新編排坭興陶傳統裝飾的技藝審美,不拘于傳統思維方式的局限,敢于從多種角度,提出坭興陶位于當代文化語境下的實驗性裝飾美,研究多種符合當代人審美與市場消費需求的坭興陶裝飾作品。
傳統坭興陶裝飾以“六藝古法”為鑒,更多地強調畫面裝飾的細膩、流暢、干凈、光亮,但此類作品缺乏在技藝上的取舍、韻律、疏密、光滑與粗糙等關系上的考究,甚至,部分從業者的裝飾手法極其粗糙、簡單刻薄,并以貼圖描圖此法為榮,作品畫面的裝飾審美文化與意蘊蕩然無存。
因此筆者著重從構成坭興陶畫面裝飾審美因素,重新思考技術與表達的關系,思考構成坭興陶現代審美因素的新方法(見圖3),如:坭興陶可借用肌理審美裝飾的方式,以一種簡約、大氣而富有靈動的方式,構造現代坭興陶裝飾審美因素,不同大小、形狀、厚薄肌理語言的運用,必然會給坭興陶傳統裝飾注入新的血液。坭興陶與當代極簡空間完整融合,會推進坭興陶當代裝飾語言進入新環境、新空間、新文化語境的種種可能性;又如:坭興陶裝飾語言在堅守傳統技藝方法的同時,應更加注重構成法則的運用,選取具有中國傳統題材的經典裝飾圖案,借助相關的文字解說,充分理解其寓意,借用構成法則,解構與重組傳統裝飾圖案,以多種交叉、可無限變化的骨骼方式,呈現坭興陶現當代裝飾審美的新方法。

圖3 現代花瓶設計
市場上的坭興陶作品,從材料的提供、裝飾技術角度,出現從業者使用統一廠家配置的坭興陶原料,幾乎很少有從業人員從陶瓷泥料這個易產生變化的源頭出發,加上統一化的裝飾技能方法:刻線、填色泥、雕刻、打磨,從根本上難以出現新奇、亮眼的坭興陶作品;筆者從坭興陶實驗性裝飾語言探索的角度,結合所學知識與實踐經驗,大膽提出新的坭興陶裝飾語言的構想,如:
(1)釉料介入坭興陶裝飾,將會更豐富坭興陶材料單一化的色彩空間,適當的釉彩點綴,必然會增加作品的表現力度。
(2)同類材料(陶土與陶土、陶土與瓷土)的裝飾使用,陶土與陶土之間存在微弱的明度、色相之間差別,可以巧用材質之間,色度、明度、收縮系數間,創造出全新的源于作品材質語言釋放的裝飾美感,陶土與瓷土之間,存在色相、燒成溫度上的鮮明差距,可以根據需求,進行相關的配置,如絞胎裝飾、局部點綴裝飾。
(3)異類材料之間的交叉裝飾(與木質材料、玻璃材料、不銹鋼材料、石頭材料、漆材料)(見圖4),坭興陶色澤單一、渾厚,可以借助木質、不銹鋼、玻璃、石質材料,采用局部鑲嵌,發揮材質之間的自然之美、設計之美,彌補坭興陶單調材質上的局限,從材料裝飾語言的角度,為坭興陶裝飾表達空間,提供更多的裝飾可能性;當然,筆者認為天然的大漆材料,文化深厚、絢麗多彩、覆蓋力強,“色漆”語言的介入,將會從燒結后的坭興陶作品的表象,進行適可而止的漆彩裝飾,正好,從色彩學的角度,彌補了坭興陶色彩單調的局限。

圖4 空
(4)光聲電裝飾語言的并用,無論是從材料的角度,還是技術的角度,光、聲、電語言的運用,是進入現代以來,物質充裕時代特有的產物,其物質語言介入坭興陶裝飾審美,必然為坭興陶作品裝飾審美,營造一種全新的裝飾審美的視覺體驗,可以從技術表達的層面,增加作品創作過程中的神秘感、歷奇心理,也增加消費者偶遇、新奇的心理。
(5)數字化裝飾(貼花紙、3D雕刻裝飾、3D打印成形裝飾),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出多樣性的坭興陶釉料貼花紙,通過局部施乳濁釉、或貼瓷土后上釉、二次貼花烤花工藝,增加坭興陶的裝飾表達,亦可借用3D雕刻、打印技術,使用計算機路徑,配合完成比較復雜,手工藝難以完成的裝飾,增加作品的時代技術審美。
從評論界發出中國畫應“筆墨當隨時代”呼聲,引出了“坭興陶裝飾當隨時代”,坭興陶作為傳遞時代審美的媒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性紐帶作用,當下坭興陶裝飾主題的選擇,依然嚴守千年不變的傳統,并以古代的裝飾審美取代當代的裝飾審美。在當下,經濟全球化、人類物質生活水平高度變化的今天是完全行不通的,坭興陶只有轉變裝飾題材的思路與思維方式,從裝飾題材的根本上,堅持關注當代人的裝飾審美需求、社會問題與現象、人性化設計、環保理念設計等話題(見圖5),加入當下流行、時尚、潮流元素,并以一種減少、簡約富有人情化的裝飾方式,坭興陶才有可能從思維方式、主題內容、創作理念等角度,來介入到當下時代審美的步伐中,通過陶土,關注與呈現“一帶一路”廣西海上絲綢之路、北部灣、東盟、邊疆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現代傳承等涉及外部環境的問題,坭興陶新產品裝飾設計,從文化上有多重借鑒,才能做到錦上添花。

圖5 新格局
坭興陶裝飾設計,有濃郁的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支撐,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傳統文化、生活方式,包括:民族建筑、花山巖畫、銅鼓、繡球、壯錦、民族舞蹈等繪聲繪色的元素,都能與坭興陶裝飾文化進行融合,但絕大多數坭興陶作品,對于在作品中體現民族元素這一方面,出現過于簡單化、粗劣現象,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無法被充分地挖掘與運用。與云南省相比,少數民族文化的資源挖掘程度,略顯單薄無力,坭興陶市場的產品,或被外來陶瓷產品占據一定空間,或設計開發人員,藝術素質偏低,無力創新、創造、運用。因此,當下坭興陶文化作品的“二次”借鑒、改編、運用等方面,還存在巨大空間(見圖6),譬如:花山巖畫元素的挖掘,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對博物館、圖書、網絡,對現存的關于花山巖畫史料查閱以及現場的觀摩感受與繪制保存,融合花山圖示語言的理解,了解相關的巖畫中所描繪的內容(戰爭、守護家園、慶祝、生兒育女、神靈崇拜),有計劃、有目的歸納與分析,設計符合當代人審美特征的坭興陶少數民族裝飾作品。但無論是傳統裝飾借鑒,還是現代裝飾紋樣創新思考,都必須從地域文化特征出發,坭興陶旅游產品裝飾,必須具有原創精神、少數民族情節、時代精神。

圖6 壯鄉傳說——茶具
坭興陶傳統裝飾文化與技術固然重要,但傳統更需要傳承與發展,陶瓷裝飾文化歷史潮流的車轍中,已經有眾多鮮明的案例值得深思,坭興陶當代裝飾審美,只有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實驗創新,并堅守傳統裝飾文化的底線,那么坭興陶裝飾文化的發展必然會有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