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冬梅
(江蘇省啟東市陳兆民中學 226200)
微課,就是教師在微博上發送課件,并將課件以信息技術的形式推送給學生,讓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能夠有效地應用微課技術,便能構建智慧的數學課堂.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難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是因為在傳統的學習環境中,教師和學生沒有信息溝通的渠道,那時教師只能應用電話的方式跟學生聯系,而電話的聯系方式不僅成本較高,而且只能傳送語音文字,所以通常教師忽略了教學前的引導,僅要求學生結合學習的情況做好預習的工作.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中,教師可以與學生用即時溝通工具、半即時溝通工具、非即時溝通工具溝通信息.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即時的引導,學生也可以即時地給予教師反饋.
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平行線的判定定理為例.有一名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以前供給學生做習題1.
習題1如圖1,已知AB⊥BC,相交于B點,DF⊥EF,相交于E點,如果要說明AB∥DE,需要補充什么條件?請盡可能多地補出這一條件,并應用證明的方法說明所補條件成立.
這名教師供給學生做的嘗試題,如果學生認真地研讀了課本,就了解可以從線與線的關系、角與角的關系、線與角的關系來補充條件.學生可以補的條件為∠1=∠2;∠2=90°;∠2=∠3;DE⊥BC;BC∥EF.有一名學生補的內容如下.現補的已知條件為BC∥EF.由于AB⊥BC,相交于B點,DF⊥EF,相交于E點,于是可知∠1=90°,∠3=90°,因此∠1=∠3.又由于BC∥EF(所補充的已知條件),因此∠2=∠3,從而可得∠1=∠2,于是可得AB∥DE.這一名學生把自己做的答案發送到教師的電子郵箱中.教師可以通過觀看學生做的答案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學生做錯了答案或做不出答案,意味著學生沒有充分地做好預習準備,或者沒有理解課本中的內容;如果學生做的習題答案只有一種,意味著學生可能理解了課本的知識,然而理解得還不夠深刻,知識視野還不夠開闊;如果學生能夠把所有的答案都做出來了,意味著學生完全理解了這節課的意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深入學習知識.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擬訂教學策略,優化教學內容.
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可以為學生推送課件,應用圖文的方式說明課堂將要探討的要點,并布置嘗試題讓學生結合學習的成果來做習題,教師可以應用嘗試習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做好準備.
教師在教學中會遇到教學重點和難點,這些問題學生可能在預習階段不能完全攻克,教師可以把課堂當作學生交流、探討的平臺,讓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取長補短,協手攻克學習的難題.
依然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平行線的判定定理為例.這名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以前,結合學生的數學習題答案,把學生分成學優生、學中生、學困生三個層次,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都有一名學優生、兩名學中生、兩名學困生.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六道習題,其中一道習題如題2.

習題2如圖2,已知四邊形ABCD,其中AD⊥DC、BC⊥AB,并且AE平分∠BAD,CF平分∠DCB,AE交CD與E點,CF交AB與F點,求證AE∥CF.
證明因為AD⊥DC、BC⊥AB,所以可知∠D=∠B=90°.又因為∠DAB+∠B+∠BCD+∠D=360°,所以可知∠DAB+∠BCD=180°.又因為AE平分∠BAD,CF平分∠DCB,所以可知∠DAE+∠DCF=90°.因為∠D+∠DAE+∠DEA=180°,所以可知∠DAE+∠DEA=90°,于是可得∠DEA=∠DCF.由平行線判定定理可知AE∥CF.
習題2是一道探討平行線構造的方法,學生只要理解∠DEA與∠DCF是AE與FC被直線CD截取而成的同位角,就能根據四邊形內角和定理、角平分線定理、平行線的判定定理證出答案.這一道題涉及到多個知識點,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體系才能成功證明這道題.這一道題學中生可以順利地解出答案,然后學中生可以把解題的思路教給學困生,而學優生可以嘗試挑戰更難的習題,然后把思路教給學中生.學中生和學困生有時在學習中會給學優生提出一些參考意見,給予學優生解題靈感.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模式為幅射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使教師的教學效率既受學生接受容量的限制,又受教學的時間及內容的限制.如果教師在課前引導學生做好了充分的預習,教師就可以應用小組合作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學生的學習容量便能擴大.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適當的引導,教師的時間及精力分配可以得到優化.以微課為基礎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覺得最難攻克的教學問題是學生不愿意做習題.這是由于學生覺得做數學題的過程很枯燥,并且學生覺得正在被迫做數學題的緣故.如果教師能夠以微課為平臺,引導學生應用有趣的方法做數學題,學生不僅不會覺得做數學題的過程很枯燥,還會認為做數學題的過程充滿樂趣.
依然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平行線的判定定理為例.那一名教師在微信平臺上布置了一道數學習題,如習題3.教師要求字生以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做這道習題.學生可以應用搶答的方式做這道習題,即一個學習小組提出一個解題方案以后,這一解題方案就不能再用了.其他的學習小組只能用其它的方案解答這一題.如果兩個學習小組都公布了同一個解題方案,那么計先發布解題方案小組的成績.其中一名小組的解題方案如下.
習題3如圖3,它是一塊四邊形的目標,現在如何用曲尺來驗證MN與PQ是不是平形?

如圖4,在木板邊緣的PQ上,量取PH=MN,并且量得MP=NH,如果量取結果如上,即可說明MN與PQ是平行的.證明過程如下:因為PH=MN、MP=NH,那么可知四邊形MPHN是平行四邊形,于是可知MN與PQ是平形的.
在這一次學習過程中,學生感受到在網絡上搶答數學題,獲得高分數的樂趣,從而學生非常認真地研究這道習題,給出了很多的解題方案.在搶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深入地理解了平形線的判定定理,并把這一知識點與其它的數學知識點聯系起來,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
教師可以微課為平臺,應用微課為學生推送有趣的數學習題,引導學生拓展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微課平臺上發布自己研究的數學學習項目,和其他的學生共同交流研究的成果;鼓勵學生在微課平臺上主動發布有趣的習題,讓其他的同學一起來研究這道習題;應用微課平臺鼓勵學生玩數學搶答競賽,讓學生感受到競爭的樂趣.教師以微課為平臺,引導學生結合需求來拓展數學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拓展學習的過程中開拓數學視野,培養發散的能力.
基于微課的智慧數學課堂教學的框架,就是教師要應用微課為學生推送數學知識,引導學生充分地完成預習任務;以學生的微課知識學習為基礎,定向為學生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高效地攻克學習重點和難點;以微課平臺為基礎,鼓勵學生主動交流微課平臺上的數學問題、參與數學活動、接受數學任務.這套教學方法能夠把課前、課中、課后教學全面整合起來,全面提高教學效率,開啟學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