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燕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諸多源遠流長的經典。而且中國傳統文化形式多樣,每一種都是古人智慧的體現。現如今,傳統文化中有相當一部分的精華能夠在幼兒教育階段發揮良好的作用。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些經典,勢必會通過讓幼兒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精神,將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但是,教師要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就需要對傳統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從中發現能夠在幼兒教育中得以使用的點。
(一)傳統文化教育不夠
當前,我國許多幼兒園并沒有針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使幼兒難以在觀念形成的初步階段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的良好影響。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家長對于傳統文化教育不夠重視,幼兒園為了順應家長的觀念,也疏于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比如,我國很多幼兒園并沒有傳統節日的教學,造成傳統節日背后涉及的傳統文化并沒有很好地灌輸到幼兒的心中。拿春節來說,很多幼兒只知道要穿新衣服、放鞭炮、收壓歲錢,卻不知道春節這一節日形成的過程和重大意義,及其蘊含的人們對于年景的美好期盼。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不僅讓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礙,還有可能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蝕,缺乏抵抗力,這非常不利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傳統文化遭到誤解
家長對于傳統文化的誤解相當普遍,少數家長認為傳統文化是落后、封建的象征,讓幼兒接受傳統文化教育會讓幼兒的思想趨于保守,對其成長不利。然而,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誤解,才導致如今我國幼兒傳統文化教育才沒有取得良好的進展。原因在于家長本身對于傳統文化就沒有足夠的認知。不僅如此,很多幼兒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也有一定的偏差,比如,一些幼兒教師認為儒學就是封建時代落后思想的代表,但是實際上,儒學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能夠在當今社會在幼兒教育中起到良好教育作用的思想。
(一)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最為凝練的體系,將華夏語言、文字、藝術、哲學、倫理等各種文化組成進行巧妙的融合,形成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幼兒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不僅可以感受到我國古人的指揮,還能從中感受語言的美,對漢語形成自信,進而形成民族自豪感。教師在進行幼兒教育時利用國學經典的教學,還能夠幫助幼兒形成完善的觀念,幫助幼兒心智良好發育。通過對國學的學習,幼兒還能積累傳統文化的底蘊,讓傳統文化知識更加豐富,還可以讓幼兒在未來成長的過程中結合國學中的思想,有所感悟,幫助他們做出更加正確的抉擇。在幼兒園進行國學經典教學,可以由教師帶領幼兒欣賞、誦讀經典,觀看國學教學紀錄片等,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國學的正面影響。
(二)民族文化
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民族間的融合和發展,形成了不同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流傳下來,帶有不同民族的特色,對我國當前民族大融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資源,這些加在一起,共同形成了民族文化。教師在進行民族文化教學時,首先要尊重民族之間的差異,并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文化傳統,讓幼兒有所了解。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試穿不同民族的服裝,或者開展不同民族的游戲活動,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對民族文化更為深入的了解。
(三)民間藝術
我國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民間藝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光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指揮,還體現了他們堅韌不拔的精神,抑或是細膩的情感。對幼兒進行民間藝術教育不光可以讓幼兒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能陶冶情操,形成對藝術的敏銳感知。如今,我國有些民間藝術已經瀕臨失傳,對幼兒進行民間藝術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我國傳統文化宛如一座巨大的寶庫,其中各民族、各歷史階段、各社會背景下形成的傳統文化共同塑造了我國的文明,雖然幼兒心智發育尚不成熟,但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卻超乎尋常。教師應妥善利用這一特點,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幼兒受到傳統文化的積極影響,并在未來成長的過程中將其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