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

國學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等眾多內容。國學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之所在,將國學引入幼兒園教育,能夠讓幼兒從小接觸經典文化內容,傳承我國經典文化精髓。本文從多角度討論了國學在幼兒園傳承經典教學中的作用。
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匯集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國學中蘊含的思想智慧源遠流長。教師應向幼兒灌輸國學經典思想,引導幼兒觸摸傳統文化的脈搏。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誦讀國學內容,然后再講一講其中的故事,讓孩子們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內容,如謙讓、分享等,讓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能夠滲透到幼兒的內心,讓幼兒觸摸傳統文化的脈搏。為了更好地傳承經典教學活動、落實國學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并開展日常誦讀活動,如讓孩子們穿上古裝服飾,創設國學誦讀情境,以此激發幼兒對國學誦讀活動的興趣,讓孩子們自主誦讀國學文章等。《3~6歲兒童學習及發展指南》要求教師在開展活動時結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創設環境,以故事為線索,采用“情景再現”的方法。在這樣的誦讀活動中,幼兒不斷學習國學經典禮儀,通過經典國學誦讀提高學前閱讀水平以及口頭語言水平,并在潛移默化中觸摸了傳統文化的脈搏,傳遞了國學思想。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的修養素質的關鍵時期。傳承經典的國學教育會影響幼兒個人修養的提升,進而影響幼兒整個家庭的素質修養,形成社會影響力。例如,國學《論語》有關于“禮”篇的內容,禮的本質就是發乎人心,射禮在于君子風度,而不是較量勇氣。這些思想在幼兒園的一些體育競賽、游戲競賽活動中發揮著很好的指導作用,可以引導幼兒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競爭活動。禮學還有關于“博學者約之以禮”的內容,可以教導幼兒禮貌對待他人,包括早晚問好、問候、關心、競爭等。教師要將國學內容融入幼兒園每日的日生活活動中,避免融合過于表面化、形式化,達到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幼兒心靈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確定國學早操主題,在大班年齡段,可以開展以中國武術為主題的早操;在中班年齡段,可以開展以龍為主題的早操;在小班年齡段,可以開展以禮儀為主題的國學早操。總之,教師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要利用國學文化對兒童進行文化熏陶,讓幼兒從小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國學文化教育健全人格,培養幼兒自身能力的發展。
國學能夠讓幼兒更為直接地感受中國智慧的博大精深,展現其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意義。幼兒從小學習這些故事和思想能夠為將來的傳統文化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學會如何用智慧去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和幼兒分享《史記》中的小故事,讓他們感受中國古人的愛國情懷,如屈原愛國捐軀的故事;廉頗和藺相如為保趙國齊肩并戰的故事;戰國四公子之一平原君趙勝啟用毛隨和李同幫來楚國救兵,解救邯鄲之圍的愛國行為;荊軻謀刺秦王的故事等。幼兒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在幼兒階段推行國學教學有利于我國經典文化和美德的傳承和發揚,增強幼兒對民族的認同感,有利于幼兒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從而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祖國的民族自豪感。
綜上所述,國學在幼兒園傳承經典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能夠帶領幼兒觸摸傳統文化的脈搏;促使幼兒良好修養的形成;感受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教師要讓國學啟蒙教育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賦予國學以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