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徐雯
幼兒教育最為關鍵的是激起幼兒學習動力,使其在參與中進行思維活動,認知各個學科,從而實現綜合發展。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運用一定的游戲策略,符合幼兒心理特征以及認知需求,同時要注意游戲建構問題。在游戲建構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可以豐富材料,確保多元化,激起幼兒的學習動力,讓其積極融入且愿意思考,從而發展多學科思維,提升幼兒認知能力,具備跨學科應用的意識和能力,最終實現幼兒全面綜合發展。本文在STEAM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對幼兒建構游戲策略展開討論,以期對幼兒STEAM教育有所啟發和借鑒價值。
STEAM教育理念致力于通過多學科的滲透和融合,使得學習者具備跨學科知識和運用的能力,從而實現綜合教育的目的。這種理念所指導的教學具有驅動性,可以激起學習者的學習動力,促使其在整個認知活動中主動進行思維活動,積極探索、動腦、動手,從而促進多種思維和能力的發展。STEAM教育理念針對的是五個大學科,除了包含數學、科學、藝術等常見學科外,還有工程和技術學科領域。STEAM理念強調的并不是五個學科的簡單疊加,其關注點集中在跨學科運用上,即培養綜合運用這些學科知識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運用STEAM理念時,要以幼兒為中心,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形成更加深入的認知,從而提高運用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STEAM理念主導的教學,關鍵在于讓幼兒在做玩中學,對其未來的發展具有巨大現實價值。
教師在幼兒園游戲建構中運用STEAM理念時,要有效整合和運用各個學科知識,逐漸培養幼兒的跨學科意識,積累跨學科運用能力,以此確保幼兒的多元化發展。游戲建構中,教師要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幼兒思考、探究和操作,最終在游戲互動中積極主動解決問題,樹立合作精神。
(一)確保建構材料的多元化
STEAM理念下的游戲建構要確保材料的多元化,即有各種類型的物料,還要保證顏色多樣、形狀和材質各不相同,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最大化激發幼兒的主動性,使其在構建游戲中完成多個學科知識探究。在游戲的刺激下,幼兒思維會變得活躍,創新意識也會增強,并且擁有更大操作的空間。游戲建構過程中經常會投放一些數學材料,比如尺子、水平儀、測量器等,幼兒可以利用這些工具測量并記錄數據,達到在做中學的目的。
(二)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建構游戲中運用STEAM理念時,應適當創設問題情境,與現實建立聯系,激活幼兒經驗,讓其在思考和觀察基礎上處理和解決問題。比如在冬季,幼兒穿的衣服較厚,進入溫暖的教室后,需要脫掉外套放在衣柜里。幼兒會發現,無論是將衣服放進去還是取出來,都較為困難,因為幼兒園的柜子小。這種情況下,部分幼兒想到將衣服掛起來節省地方,但是沒有衣架。此時,教師可以建構一個“改造柜子”的游戲,讓幼兒認真思索,如何在沒有衣架的情況下,把衣服掛到柜子中。幼兒紛紛動腦動手,有些運用投放的木條和釘子,自己制作衣架。這時教師引導其了解三角形原理,確保制作衣架的穩定性。另外,有的幼兒提出了利用粘鉤。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具備跨學科知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幼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鼓勵幼兒自己做計劃
STEAM理念下的幼兒游戲建構,最為主要的是讓幼兒形成跨學科認知的同時,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問題。教師可以在游戲前留出一定時間,讓幼兒自己做計劃。建構游戲前的計劃需要幼兒深入思考,否則實際建構容易出現問題,會打擊幼兒游戲的積極性。故而,提前預留計劃時間很有必要。比如用積木搭建房子的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提前計劃搭建怎樣的房子,顏色如何搭配,積木數量是否充足,假如不夠又該如何操作,減少建構游戲阻礙,讓幼兒更好地投入其中,積極動手,活躍思維,從而在游戲中學習和了解各種學科知識,并學以致用,達到綜合發展。
(四)提供實踐機會
STEAM教育理念的運用,應當確保建構主題的多樣化,多為幼兒創造實踐機會,使其在建構游戲中具備跨學科知識和能力。教師可以投放各種物料,設計多個主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設想完成建構,從而在過程中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創造力以及跨學科認知與實踐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幼兒園建構游戲過程中,STEAM教育理念可以促使多學科有效融合,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讓其在過程中探索、思考并積累跨學科知識,同時學會綜合運用,促進創造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